【中原經濟網訊】(河南經濟報 記者 劉學中 通訊員 陳萬峰 陳芳)近日,鄭州市財政局啟動2022年市級財政重點績效評價,聚焦部門整體、重大建設項目、重點民生實事,選取涉及民生、社會關注度較高的2021年度市級30個政策項目和6個部門整體開展財政重點績效評價,涉及資金97.75億元。
近年來,該局不斷探索管理新模式,向績效管理要財力,推動財政資金聚力增效。此次重點績效評價在評價對象、評價方式、評價內容和評價模式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創新,以“質”與“量”的雙提升為目標,科學精選評價對象,實施項目分類評價,試點開展成本分析,創新評價智能管理平臺,進一步強化結果應用,推進財政重點績效評價持續發力。
打造評價對象選擇新模式。該局著眼中長期謀劃,優先選擇覆蓋面廣、影響力大、社會關注度高、實施期長的項目,結合市委、市政府年度工作重點,選取重點領域、重點部門全方位開展重點績效評價。一是主動征求外部意見,做到各有側重、互為補充。二是建立財政內部精選模式,做到有的放矢、約束有力。
首次實施項目支出分類評價。為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以及項目之間的可比性,該局充分考慮各部門、各單位不同類型支出項目的特征和差異,科學實施項目支出分類評價,采取項目和部門整體捆綁組合方式,合理劃分組成15個評價包開展評價,切實提高評價結果的實用性和可比性。
探索試點開展全成本績效分析。該局選取社會關注度高、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熱力配套費及煤改氣運行補貼項目進行試點。試點過程中,運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全面評價熱力項目運營績效,科學測算投入成本,建立成本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同時,在全省率先明確于部門評價指標體系中設置成本指標,聚焦預算管理,兼顧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突出整體性和系統性。
創新運用績效評價智能管理平臺。該局首次使用預算績效評價智能管理平臺,線上實時掌握評價進程,加強第三方機構和專家信息管理,被評價單位及時上傳項目相關資料,建立溝通反饋落實機制,實現績效評價全流程管理,為績效評價工作提供更加便捷的途徑和通道,確保疫情防控期間工作有效推進落實,有力推動績效評價高效率、高質量開展。
目前,評價工作正在扎實推進。評價結束后,該局將進一步強化評價結果應用,梳理共性管理要點和薄弱環節,指導同類財政資金管理。同時,將評價結果用于引導政策優化調整,納入部門綜合績效考核,精準實現與部門預算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