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事業受到了廣泛關注。10月26日,民政部、中央政法委、中央文明辦等10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著力化解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特殊困難老年人的居家養老安全風險,更好滿足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與此同時,多地近期啟動了新型養老服務模式試點,探索建立區縣、街道、社區等多個機構和家庭相互支持的多層次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網絡,以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和個性化的養老需求。
近年來,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積極推進社區、鄉村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開展形式多樣的養老助老服務,為老人提供養老、醫療、護理、休閑、娛樂等日常服務,方便老年人就近養老,樂享幸福的晚年生活。圖為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為老年人測量血壓。
建立探訪關愛服務機制
“到2023年底前,中國將基本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到2024年底,探訪關愛服務普遍有效開展;到2025年底,確保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失能老年人能夠得到有效幫扶,探訪關愛服務機制更加健全。”意見提出了上述目標。
意見明確,探訪關愛服務是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通過定期上門入戶、電話視頻、遠程監測等方式,了解掌握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生活情況,支持贍養人、扶養人履行贍養、扶養義務,并根據實際需要提供政策宣傳講解、必要救援等服務。
對如何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意見提出了五項重點任務,包括建立探訪關愛服務機制,要求各地開展特殊困難老年人摸底排查工作,并根據老年人實際情況、老年人或其家庭成員的意愿,圍繞居家養老存在的困難或安全風險,分類提供探訪關愛服務。
豐富探訪關愛服務內容,要求各地結合當地實際,在堅持個人自愿的前提下,以滿足實際需求為導向,著力解決老年人居家養老困難或幫其化解安全風險。
充實探訪關愛服務力量,指導各地形成各方共同參與的探訪關愛力量,發揮養老服務機構專業優勢,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通過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設施網絡開展探訪關愛服務。
提升探訪關愛服務質量效率,要研究制定探訪關愛服務標準規范,合理確定服務頻次,建立完善全國特殊困難老年人基礎數據庫,鼓勵開發面向老年人各種活動場景的技術應用等。
做好探訪關愛服務應急處置,要求探訪關愛服務人員在探訪過程中發現緊急問題時,應第一時間協助撥打緊急求助電話,幫助聯系其家庭成員或其他緊急聯系人,事后做好處置情況記錄歸檔。
打造一刻鐘養老服務圈
“要大力加強居家和社區的養老服務供給,我們要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 。計劃在‘十四五’期間,每年打造1000個全國示范性的老年友好社區。在老年人出行、就醫、消費、娛樂等方面,全方位地提供支持,而且要全面落實老年人照顧服務項目,讓老年人真正得到實惠。”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老齡健康司司長王海東近日表示。
目前,江蘇省共擁有7個國家級“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
其中,按照《徐州市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方案》,到2026年,徐州將建成遍布全市的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在步行15分鐘可達范圍內,一站式滿足居民生活和服務消費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大連市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提升四年行動方案(2022-2025年)》提出,大力推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多元供給、多樣發展、多業融合,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實現老年人居家養老更舒適、社區養老更便利。
按照行動方案要求,大連市全面布局居家和社區基本養老服務,堅持和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全面建立居家探訪制度,積極開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護者技能培訓。將專業服務延伸到家庭,面向失能、部分失能的居家老年人試點推廣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大力復制推廣“林海模式”升級版,在街道層面建設具備全托、日托、上門服務、對下指導、助餐、助浴、助醫、助潔等綜合功能的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在社區層面建立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設施)或日間照料中心,著力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啟動新型養老服務試點
當前,由于普惠型養老服務供給不足、居家養老服務供給結構失衡,老年人“買不到”“買不起”養老服務的問題仍然存在。為了探索解決這一難題,北京市在西城區廣內街道啟動了創新完善養老服務模式試點,提出依托養老管家連接整合老年人周邊各類服務主體、服務資源,為老年人提供質優價廉、可持續可信賴的居家照護服務綜合解決方案。
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長李紅兵介紹,在此次試點工作中,將由市場主體設在街道的項目部專門負責試點的運營管理,依托市場主體駐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打造社區養老服務管家隊伍。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收入水平、服務需求等,廣內街道試點制定了一份包含7大類98個小項的服務清單,涵蓋生活照護、基礎照護、康復服務、培訓與指導、養老助餐、輔助出行、陪同就醫等方面。
近日,江蘇省蘇州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聯合印發《關于深化社區治理 賦能物業企業 助力養老服務的行動計劃》,在全省率先探索開展“社區+物業+養老”服務新模式,激發物業企業在多元治理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作用,最終形成養老服務在小區“最后一百米”的有效補充。
據悉,“社區+物業+養老”行動計劃是以深化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原居安老”生活品質為核心,以推進“智慧物業”建設、賦能物業服務企業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為重點,以創新物業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為抓手的新型服務模式探索。到2025年底,實現“社區+物業+養老”服務模式示范點覆蓋全市所有街道(鎮),達到養老服務供給增加、物業企業轉型增能、社區治理提質增效的預期目標。
■數據
截至2021年底,全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67億,占總人口的18.9%,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占比將超過20%,我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養老服務已經成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容。
■難點
居家養老是我國傳統養老模式,也是絕大多數家庭和老年人的選擇。據調查,我國空巢老年人占比目前已超過一半,部分大城市和農村地區,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過70%,大量老年人不與子女或其他家人共同居住生活,面臨著居家養老的許多生活不便或困難,甚至是安全風險隱患。
■政策
黨的二十大提出,“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span class="keyword">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要求制定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對不同老年人群體提供分類服務?!?span class="keyword">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明確提出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制度,并提出了到2025年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