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多元化解維護穩定顯成效
人民調解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方面具有獨特的、其他糾紛解決方式不可替代的優勢與作用。巷道司法所始終踐行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聚焦社會安全穩定,立足本轄區矛盾糾紛特點,全面加強人民調解工作,持續優化法治營商環境,創新“社會隱患聯防、突出問題聯治、矛盾糾紛聯調”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實現矛盾糾紛集約化管理、多部門協作、“一站式”處理的目標。持續加強人民調解組織體系建設,指導各村調委把熱心人民調解工作的人員充實到人民調解組織隊伍中,加大人民調解業務和法律法規培訓,充分發揮人民調解員“人熟、地熟、事熟”的優勢,積極引導他們參與矛盾糾紛化解,維護社會穩定,真正實現“矛盾不上”。今年以來,全鎮共調解各類矛盾糾紛375件,調解成功370件。
二、
特殊人群監管持續規范化
深入貫徹落實《社區矯正法》組織專人負責管理社區矯正對象,確保了社區矯正工作高效推進。依托社區矯正監管平臺對社區矯正對象實施動態監管,充分利用微信群、元道經緯相機、社區矯正管理系統,信息化手段對社區矯正對象實行點檢、匯報、簽到等監管,實施每日兩次信息化核查,每月組織二次集中教育及公益勞動和2次個別教育,每季度走訪一次,依法規范外出請銷假管理和思想匯報,切實增強社區矯正對象的服刑意識。全面落實刑滿釋放人員“必接必送”制度,實現了司法所、家屬、監獄之間的無縫對接,認真做好刑釋人員的就業安置、教育幫扶工作,對今年釋放的8名安置幫教人員全部逐人建立檔案、定期走訪,引導安置幫教對象順利回歸社會。
三
法治宣傳形式實現新融合
“八五”普法開展以來,按照普法規劃,巷道司法所將普法宣傳納入全年重點工作,深入開展“法治八進”系列宣傳活動,創新工作宣傳方式,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普法宣傳方式,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巷道法律服務之家、微信群等新媒體推送司法解釋、以案釋法等信息150余條,通過法治講座和“3.15”“6.26”“12.4”等大力宣傳預防電信詐騙、防養老詐騙等與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主題宣傳活動20場次,發放各類宣傳資料和法律法規知識讀本3000余份,有效提升了干部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濃厚氛圍。
四
公共法律服務實現離零距
為了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共享法治建設成果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務就在身邊。巷道司法所依托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全面落實“一村一法律顧問”工作,組織顧問律師協助村上修訂村規民約,解答居民法律訴求,參與化解疑難矛盾糾紛,協調開展法治講座6場次,解答法律咨詢50余件,使廣大居民的法治意識持續增強。緊緊圍繞助力巷道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優勢,聯系律師、公證等部門,扎實深入企業開展法治體檢3次、普法宣傳6場次、提出法律意見2件、解答法律咨詢10余件,有效幫助企業規避法律風險、優化法治營商堵點,促進企業依法規范經營和健康發展,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撰稿:安龍 編輯:王靜 審核:王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