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河南經濟報 記者 郭俊娟
目前,小麥正處于越冬期階段,此時是小麥形成分蘗和促進根系發育的重要時期,對后期畝穗數的形成以及度過干旱、倒伏和干熱風等不利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時,此時期也是易發干旱、易受凍害、雜草萌發、農戶疏于管理易受各種自然災害影響的時期。因此越冬期小麥田間管理,對春季促弱穩壯,預防可能出現的其他不利因素,構建合理群體,打下良好的基礎。
根據我省小麥越冬前期氣候特點以及即將到來的普遍降溫可能會引起小麥出現低溫凍害等問題,河南省小麥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成員丁位華、胡鐵柱、李淦、馮素偉、吳曉軍、金立橋等分別在去年12月下旬和今年1月上旬連續兩次在小麥越冬期分別赴沈丘縣北城區順祥種植專業合作社、洪山鎮富鑫家庭農場、周營鄉久酒中梁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示范基地、紙店鄉民和種植專業合作社和北楊集鄉林家富種植專業合作社等科技示范基地以及周邊農戶田塊調查苗情,指導當前小麥田間管理工作,以期為奪取小麥豐產豐收打好基礎。
結合周口周邊地區以及其他地區綜合分析調查結果,目前小麥苗情及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一是兩極分化嚴重。其中旺苗田畝群體達100萬頭以上,占40%左右,具體表現為生物量較大、凍害嚴重、個別地塊出現苗倒伏現象。具體表現為苗小、苗弱、單株分蘗較少、群體小,根少、根小、長勢弱。出現兩極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去年10月1日至6日期間,小麥播種前期,周口乃至河南大部地區普降雨水,部分農戶雨前播種,播期偏早,又由于暖冬現象影響,形成旺苗,后期低溫來襲,缺少有效管理,導致凍害發生和苗倒伏現象。此外,部分農戶或農業種植合作社為了玉米籽粒在植株上脫水,方便儲藏,玉米收獲偏晚,導致部分小麥田塊10月底才開始播種,播期偏遲。又由于小麥越冬期間無有效降雨,墑情較差,形成弱苗,導致群體較小,凍害發生,整體生長形勢較差。二是小麥越冬期間普遍出現苗黃、苗枯現象。目前黃河南北小麥普遍出現苗黃、苗枯現象,主要原因是小麥越冬以來,各地普遍缺少有效降雨,越冬后期土壤失墑嚴重。相較于正常生長的麥田,旺苗麥田消耗養分和水分較多,根系不發達,受低溫影響較大,導致苗弱、苗黃現象發生。弱苗麥田根系較淺、根量較少,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較差,干旱和低溫并重,導致苗弱、苗黃現象。三是由于越冬期氣溫較高,干旱少雨,土壤失墑嚴重,個別地塊蚜蟲、麥蜘蛛發生提前,沒有化除或化除時間偏晚,防治效果不理想。
河南省小麥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根據目前調查的結果,提出“分苗情精準把控,控旺穩壯搭豐產架子,促弱轉化保群體,防低溫凍害和病蟲草害”的總體思路。制定了“精準把控,依苗而治,促苗早發;一治多防,綜合用藥,及時防控病蟲草害;積極預防倒春寒”的具體管理措施。尤其是晚弱苗當前要抓住氣溫回升的有利時機,白天氣溫達10度以上時,能灌則灌,以鞏固越冬期分蘗,加快春生分蘗生長,促進分蘗成穗,同時春節過后,小麥返青期及時澆水追肥,畝施尿素20kg,以促使再分蘗,實現年后返青至拔節期間苗情轉化升級。冬前群體偏大的旺苗,可通過早春劃鋤或頂凌鎮壓,起到蓄水保墑、提高地溫、促根壯蘗、防除雜草等多種作用,以促進其轉化升級,促苗早發。春季澆水追肥可推遲到拔節后期進行。
服務團通過實地指導,成功促使農業合作社示范基地以及周邊農戶弱苗轉化升級,目前小麥整體長勢良好,植株健壯,顏色嫩綠,沒有凍害現象發生,同時為即將到來的降溫打下了預防凍害的基礎,為以后的豐產搭下了架子。針對因越冬期干旱、溫度較高導致部分麥田出現大量紅蜘蛛和蚜蟲,建議此類麥田春節過后根據苗情及時進行水肥運籌,并結合病蟲害發生情況進行及時預防。
此外,服務團還發現,按照服務團的指導在適宜播期內播種的麥田植株生長健壯,分蘗能力強,群體適宜,長勢良好,凍害發生較輕。因此服務團建議各位農戶一定要適期適量播種,以減少自然災害給小麥生產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春節過后服務團將及時組織技術培訓活動,多加宣傳小麥春季生產管理技術,盡量減少因干旱、低溫凍害、弱苗、旺苗等不利因素帶來的損失,爭取讓更多的問題田向壯苗田發展。農民朋友也應結合自己的實際苗情,因地制宜制定科學管理措施,積極開展小麥當前或春季管理,防止已出現的危害或預防可能出現的不利因素,為構建合理群體,奪取小麥豐產豐收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