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為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終身教育的深度融合,上海開放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開展了數字公民教育研究工作,在今年9月份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開放教育和終身學習論壇上,正式發布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開出版物——《促進人工智能支持的全球數字公民教育最佳實踐案例及政策建議分析報告》。上海市學習型社會建設服務指導中心辦公室、上海開放大學社區教育部組織了中國地區數字公民教育最佳實踐案例的收集撰寫工作。為分享報告成果,促進數字公民教育的經驗交流,日前,“中國數字公民教育最佳實踐案例項目”總結交流研討會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我校召開。
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杜若,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終身教育處處長閆鵬濤,上海開放大學原副校長王宏,浙江開放大學副校長張吉先,成都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周繼平、副校長刁元園等領導,以及案例提供單位、項目組成員共同參加了會議。會議由上海市學指辦主任、上海開放大學社區教育部部長彭海虹主持。
王宏在致辭中指出,作為上海開放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合作項目的組長,他對參會的領導和專家表示感謝,肯定了案例參與方和項目協調組的努力和成果,并對深化數字公民教育的研究與探索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待。
彭海虹對項目的整體情況進行了匯報交流。她介紹了項目的啟動背景和實施過程,并對項目取得的三項成果——《中國數字公民教育最佳實踐案例匯編》《以人工智能為支撐,推動全球數字公民教育——全球政策與實踐研究報告》和數字公民教育資源進行了展示交流。
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長寧區社區學院社區教育指導中心主任張華亮,浙江開放大學終身教育處處長虞江鋒,成都開放大學社區教育指導與服務中心業務指導科科長余建軍分別介紹了所在單位牽頭撰寫的案例報告成果。
隨后,在指導交流環節,教育部社區教育研究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杜若,成都開放大學黨委書記周繼平,浙江開放大學副校長張吉先,上海市老年教育工作小組辦公室主任莊儉,上海市成人教育協會副會長夏瑛,上海開放大學信息與網絡管理中心主任肖君,上海開放大學航空運輸學院、長寧區社區學院副院長丁海珍等專家從理論內涵、現實意義、人群覆蓋、地區拓展、城鄉統籌等方面對數字公民教育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推進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最后,閆鵬濤作總結講話,他指出,全民數字素養日益成為衡量城市軟實力和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迎接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國內外高度關注的問題。在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新征程中,要加強數字公民責任意識和規范意識等方面的教育,要重視對老年人以及其他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讓每一位社會成員都能享有數字技術帶來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今后,在各方的共同參與和持續努力下,本項目將在密切關注數字鴻溝和數字參與的同時,加強對數字公民意識、數字禮儀、數字倫理、數字安全等方面的探索,努力在國際數字公民教育領域推出更多中國優秀案例,發出更多中國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