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crlzx"></button>
      1. 財經 房產 娛樂 地方 美食
        首頁 » 快訊

        鴻臚寺最初用來做什么?古代鴻臚寺是什么機構?鴻臚寺古代文化常識

        2022-10-31 10:11:34 中原頭條
        A+ A-

        鴻臚寺

        讀音

        hóng lú sì

        基本釋義

        官署名?!端鍟?middot;百官志中》:“鴻臚寺,掌蕃客朝會,吉兇弔祭,統典客、典寺、司儀等署令、丞。”《金瓶梅》第七十回:“不如你今日先往鴻臚寺報了名,明日早朝謝了恩,直到那日堂上官引奏畢,領札付起身就是了。”《清史稿·職官志二》:“順治 元年,設鴻臚寺,置 滿 漢 卿各一人。”參見“鴻臚”。

        鴻臚寺是官署名,秦曰典客,漢改為大行令,武帝時又改名大鴻臚。鴻臚,本為大聲傳贊,引導儀節之意。大鴻臚主外賓之事。鴻臚寺最初用來做什么?鴻臚寺的職責是什么呢?

        鴻臚寺最初用來做什么?

        鴻臚寺起初是一個為皇帝上朝開會時,主持禮儀(好比如今的婚禮主持人,晚會主持人,不過只是皇帝的專屬話筒罷了,說聲“上朝”,“下朝”,主持各樣典禮,比如登基,祭祀等等),開道,宣揚,引導儀仗,不過后來不斷發展才逐漸成為類似外交部的接待外賓,處理外交事務的部門。

        名稱由來播報

        《明史.職官志三》:“鴻臚[寺]掌朝會、賓客、吉兇儀禮之事。凡國家大典禮、郊廟、祭祀、朝會、宴饗、經筵、冊封、進歷、進春、傳制、奏捷、各供其事。

        外吏朝覲,諸蕃入貢,與夫百官使臣之復命、謝思,若見若辭者,并鴻臚引奏。歲正旦、上元、重午、重九......皆贊百官行禮。”鴻臚寺 舊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豐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貢、宴勞、給賜、送迎之事,及國之兇儀、中都祠廟、道釋籍帳除附之禁令,少卿為之貳,丞參領之。

        演變歷史播報

        唐代官制

        唐初因隋之制稱鴻臚寺,龍朔二年(公元662年)改為同文寺,咸亨元年(公元670年)稱鴻臚寺,光宅元年(公元684年)改為司賓寺,神龍元年(公元705年)復稱鴻臚寺。設卿一人,從三品:少卿二人,從四品上。鴻臚卿掌賓客及兇儀之事,領典客、司儀二署,下設丞二人,從六品上;主簿一人,從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及府五人,史十一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編制為二百五十五人。凡各少數民族首領或國外使者來京朝見,鴻臚寺負責辨其高下之等,享宴之數:凡承襲爵位者,則辨其嫡庶:若有封命,則持節前往冊封;遠方來唐人士及朝貢使者,負責迎送接待;朝貢之物,先上數于鴻臚寺,由本寺估定其價值,定出回賜物品多少;凡高級官員死于京師,分別由卿、少卿、丞代表政府前往祭奠,并提供喪葬之具。鴻臚寺署在京師皇城南面朱雀門內之西。遺址約在今西安城朱雀門內太陽廟門、報恩寺街一帶。[2]

        清朝官制

        凡四夷君長、使價朝見,辨其等位,以賓禮待之,授以館舍而頒其見辭、賜予、宴設之式,戒有司先期辦具;有貢物,則具其數報四方館,引見以進。

        諸蕃封冊,即行其禮命。若崇義公承襲,則辨其嫡庶,具名上尚書省。其周嵩、慶、懿陵廟,命官以時致享,若兇儀之節,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喪紀而詔奠臨賻贈之制。禮儀成服,則卿掌贊導之儀,葬則預戒有司具鹵簿儀物。分案四,置吏九。其官屬十有二:往來國信所,掌大遼使介交聘之事。

        清朝官制,鴻臚寺卿滿洲漢人各一人(初定滿洲三品,順治十六年定為漢人俱為正四品,少卿滿洲漢人各一人(從五品),鳴贊滿洲十四人,漢人兩人(從九品),序班漢人四人(從九品),主簿滿洲漢人各一人(從九品)。

        責任編輯:bH_01303

        關鍵詞: 鴻臚寺最初用來做什么 古代鴻臚寺是什么機構 鴻臚寺怎么讀 鴻臚寺什么時候設立 鴻臚寺古代文化常識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

        相關新聞

        中文版A片在线观看

          <button id="crlzx"></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