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有大量的民間資本設立各種民辦學校,包括民辦的高校以及中小學等,在各地都已經變得很常見。還有各種培訓機構得到大量融資,通過各種渠道制造焦慮,擴大學生需求。
國家通過“雙減”政策,已經陸續打擊校外學科類培訓機構,使得各類資本都紛紛退場。但是資本市場有瞄準民辦學校這個行業,現在我國大量的民辦學校正在興起。比如最常見的就是各種民辦幼兒園,收費很昂貴,很多家長都是苦不堪言。
現在部分知名的公辦學校都會和校外的機構進行合作,創辦各種民辦的分校區或者學校。這些民辦機構又借用公辦學校的知名度以及師資,打響知名度,向大量的學生報名,最終收取昂貴的學費。
教育部發布通知,“民轉公”或將全面推行
民辦學校的野蠻增長,并且制造各種所謂的焦慮,搶占各種尖子生,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擾亂我國的基礎教育。即使民辦學校在提供學位方面確實發揮著較大作用,但一味地放任不管,也會容易造成很多問題。
針對我國民辦學校目前存在的亂象,教育部發布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門陸續推動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借助公辦學校名義招生的民辦學校,要進行徹底改變,要規范“公參民”,符合條件的民辦學校要轉公辦。
通過以往的辦學模式來看,筆者發現,現在的民辦學校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由教育集團創辦的連鎖性民辦學校,由民間資本進行運營,所有的收支都是由企業承擔。
一種是由公辦學校和校外的機構合作,創立的民辦學校。這種模式在全國都較為常見,可以迅速幫助民辦學校招收到學生。比如衡水中學打響知名度以后,和校外機構創辦的衡水一中,就是典型的例子。
民辦學校都是由利益推動而成,這樣就意味著要以盈利為目的。如果缺乏教育部門的經費支持,老師的工資以及學校的設施都要由民辦學校買單,最終也會分攤到每個學生身上。
由于我國的城鎮化在快速發展,大量的學生都跟隨自己的父母到城里面生活。城市里面的公辦學校在短時間里面,滿足全部學生的需求,所以現在才會出現各種學區房,還有各種搖號入學的方案。
當城市里面的學位出現供不應求時,民辦學校的學位就會變得異常昂貴,甚至出現價高者得的現象。很多學生被民辦學校錄取,即使需要交納高額的學費。很多家長都是很高興,畢竟這樣就意味著有學上。
現在教育部要求推動民辦轉公辦,這里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切斷公辦學校和民間機構合作辦學。部分由公辦學校管理或者是建設的民辦學校,需要根據當地教育部門的指引,符合條件的需要在短時間里面轉為公辦。
比如公辦重點中學創辦的分校,以前基本都是屬于民辦學校,現在都逐漸由當地的教育局接管,逐漸納入到教育局的事業單位管理,這樣能夠提供更多的經費保障,逐漸降低每位學生的學費,節約家長的教育成本。
民辦學校轉為公辦,才符合家長心聲
既然國家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家長自然更希望基礎教育階段的教育成本更低。原本民辦幼兒園的學費已經讓家長很頭疼,義務教育階段應該要為家長著想,提供更多的優質公辦學校。
教育部現在重點推動“民轉公”,目前已經在北京、廣州,杭州等重點城市試點,每年都能夠釋放數千個公辦學位,有望在2025年左右基本解決公辦學校學位不足的問題,這才符合我們家長期望,家長也十分支持。
筆者覺得,民辦學校轉公辦的速度有必要加快,現在受到疫情影響,大家的整體收入都有所下降。如果現階段就有更多的公辦學??梢赃x擇,那么家庭的經濟壓力就會減輕很多。
由于各地教育部門的執行力度不同,可能具體落實方面會存在一定滯后性。但是目前的趨勢已經很明顯,沿海地區已經迅速行動起來,相信我們的孩子,將來能夠享受更加優質的免費教育。
數據來自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