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crlzx"></button>
      1. 財經 房產 娛樂 地方 美食
        首頁 » 汽車

        后補貼時代:規模制勝

        2022-12-16 08:20:38 搜狐科技
        A+ A-

        完全市場化競爭的背景下,規模效益帶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成為新能源車企的制勝關鍵。

        王東岳/文

        2009年以來,財政部聯合有關部門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抓住發展機遇,技術水平不斷進步、產品性能明顯提升,產銷規模連續六年位居世界首位。


        【資料圖】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由政策驅動向“政策+市場”雙驅動轉變。2021年12月3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明確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

        如今,大限將至,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即將退出歷史舞臺。面對后補貼時代的完全市場化競爭,能夠釋放更大規模產能、實現低成本競爭的新能源車企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補貼“倒計時”

        2009年1月20日,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宣布在北京、上海、重慶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工作,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新能源汽車補貼時代序幕由此拉開。

        2013年9月,由財政部、科技部聯合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共同出臺了《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繼續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純電動乘用車按照續航里程給予3.5萬-6萬元不等的推廣補貼,對于電續航大于50公里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給予3.5萬元推廣補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全面進入“補貼時代”。

        “國補”等一系列鼓勵政策加持使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贏得先機,但2016年,多家新能源車企曝出“騙補丑聞”,相關部門開始著手對補貼標準的執行方案進行細化和修正。此后,電池能量密度、能耗水平等一系列技術指標被納入補貼考核標準,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逐年提高,國補單車金額逐步退坡。自2017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單車補貼金額逐年遞減,補貼金額由2017年的6.73萬元降至2020年的2.3萬元(2018年和2019年分別為5.04萬和3.74萬)。

        2020年4月,受新冠疫情以及市場需求縮減等因素影響,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和發改委聯合發布了《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并明確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

        2021年12月末,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通知要求,2022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標準在2021年基礎上退坡30%;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2022年12月31日之后上牌的車輛不再給予補貼,標志著自2009年開始實施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即將退出歷史舞臺。

        定價策略“分化”

        面對政策“末班車”,包括長安深藍、小鵬、哪吒、吉利、歐拉、AITO等在內的多家車企先后發布鎖單補貼、限時保價等價格優惠政策以促銷售。比亞迪、廣汽埃安、東風等車企則是在限時保價基礎上率先發布調價通知。

        11月23日,比亞迪官方發布關于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公司表示,根據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系列政策規劃,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將于2022年12月31日終止,在此之后上牌車輛國家將不再給予補貼(現有額度,插電混合動力車4800元/臺、純電動車12600元/臺)。同時,下半年以來,電池主要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

        受上述兩個主要因素影響,比亞迪計劃對王朝、海洋及騰勢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2000元-6000元,成為首家官宣上調價格的汽車。不過,比亞迪同時承諾,2023年1月1日前付定金續約的客戶不受此次調價影響。

        11月30日,廣汽埃安發布《關于車型價格調整的說明》,決定對旗下車型的官方指導價上調3000至8000元不等;12月7日,東風EV新能源宣布,將對旗下所有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上調,預計上調幅度為7000元-9000元不等。

        從產品市場表現來看,產品的持續暢銷成為比亞迪、廣汽埃安等公司率先調整產品價格的底氣所在。

        2022年是比亞迪發展歷史中極具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不久前舉辦的比亞迪第300萬輛新能源汽車正式下線發布會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從第1輛新能源汽車下線到第100萬輛新能源汽車交付,比亞迪用了13年時間;從100萬到200萬輛下線,比亞迪用時1年;從200萬到300萬,僅用時半年?!?/p>

        12月3日,比亞迪發布最新一期銷售數據。11月份,比亞迪單月銷售新能源汽車23.04萬輛,再創歷史新高,公司連續3個月銷量突破20萬輛。1-11月,比亞迪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162.83萬輛,同比增長219.38%,大幅超越特斯拉繼續保持全球新能源車銷售冠軍席位。

        乘聯會數據顯示,1-10月,比亞迪新能源狹義乘用車零售市場份額達到30.7%,較2021年同期大幅提升11.94個百分點。同期,廣汽埃安累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21.5萬輛,同比增長124.6%,公司市場占有率提升0.43個百分點至4.9%。

        與之相對,特斯拉在價格策略上選擇了“背向”而行,公司在更早之前發布了降價公告。10月24日,特斯拉官網披露,公司對在售Model Y及Model 3全系車型下調售價。其中,入門級Model 3后驅版降價1.4萬元,補貼后售價降至26.59萬元;入門級的Model Y后驅版降價2.8萬元,補貼后售價降至28.89萬元;Model Y長續航版為降幅最大車型,降價3.7萬元至35.79萬元,降幅接近10%。11月8日,特斯拉再次以限時提車保險補貼方案變相降價,其中自11月8日至30日間購買特斯拉并按期支付提車尾款的車主可享受8000元保險補貼,在12月提車的車主可享受4000元保險補貼。

        2022年7月,特斯拉銷量首次被比亞迪反超。前三季度,公司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90.9萬輛,與比亞迪差距進一步拉大。根據乘聯會數據測算,截至10月末,特斯拉中國銷量約為33.5萬輛,同比增長53.5%,低于行業平均增速;公司市場占有率約為7.6%,較上年同期下滑了約2.6個百分點。有消息稱,自7月份以來,特斯拉的積壓訂單持續減少,表明公司新增訂單增速低于產能釋放速度,訂單增量不及預期、市場占有率下滑背景下,特斯拉希望通過調整價格奪回市場。

        雙向“擠壓”

        不論是產品漲價還是降價,兩種不同定價策略的背后,都是對車企自身經營狀態和產品市場競爭力變化的客觀反映。公司基于自身競爭優勢做出的戰略決策,最終都將服務于爭取更多訂單這個核心目標,尤其是對于有足夠利潤空間支持的特斯拉而言,通過降價不僅有助于公司獲取更多訂單,同時也可以對同價格區間的同類車型競品施加壓力。

        財務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計實現歸母凈利潤88.69億美元(約合619.06億元人民幣),公司單車毛利和單車凈利潤分別高達11.58萬元人民幣和6.81萬元人民幣,公司綜合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約為26.38%和15.54%。前三季度,比亞迪的單車毛利和凈利分別約為3.6萬元和0.79萬元,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約為15.89%和3.73%。

        與行業龍頭相比,處于夾縫中的“新勢力”們更是面對來自多方的競爭壓力。一方面,特斯拉通過降價“步步緊逼”;另一方面,以比亞迪、廣汽、奇瑞和吉利汽車為代表的傳統車企持續發力,市場占有率和行業排名迅速提升。在此期間,“新勢力”自身經營的虧損局面并未扭轉,甚至有擴大趨勢。

        財務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蔚來汽車累計銷售汽車8.25萬輛,實現銷售收入307.48億元,公司毛利潤約為45.2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86.81億元,對應單車毛利和凈利分別為5.8萬元和-10.52萬元;其中,三季度單季,公司單車毛利潤約為5.49萬元,較上年同期減少0.46萬元,單車凈利潤為-13.11萬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了2.17萬元。同期,小鵬汽車累計銷售汽車9.86萬輛,實現營業收入201.79億元,毛利潤26.41億元、凈利潤-67.81億元,對應單車毛利、凈利分別為2.68萬元和-6.88萬元。此外,2022年1-6月,理想汽車共銷售汽車6.04萬輛,實現營業收入182.9億元,毛利潤40.42億元、凈利潤-65.19億元,單車毛利、凈利分別為6.69萬元和-10.79萬元。

        有分析指出,盡管當下新能源車企對補貼依賴程度已大幅降低,但補貼完全退坡后,各家車企仍需要解決新增成本的消化問題。一方面,品牌漲價確實可以將成本部分轉嫁,但對于目前訂單不足的車企,產品漲價也會客觀上對品牌的需求產生壓制;而如果是基于保份額重于保盈利的角度,車企的經營業績則將進一步承壓。在特斯拉降價和傳統車企發力的雙重“擠壓”下,虧損中的“新勢力”該如何平衡產品定價與銷量、成本、業績之間的關系,是一項重要挑戰。

        后補貼時代競爭

        中信證券認為,補貼的退坡整體上對于車企的利潤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并非主要矛盾,對車企影響最大的仍然是其自身的銷量能否滿足增長預期。

        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新能源車企的銷售集中度正不斷提升。根據乘聯會數據,2021年1-10月,國內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廠商零售銷量市場排名TOP3(前三名)市場占有率合計約為44.49%,TOP5、TOP10和TOP15市場份額分別約為53.51%、68.56%和79.19%。

        2022年1-10月,國內新能源狹義乘用車廠商零售銷量市場排名TOP3(前三名)市場占有率合計約為46.6%,TOP5的市場占有率合計約為56.7%,TOP10和TOP15的市場份額分別約為72.1%和82%,與2021年同期相比分別提升了2.11個、3.19個、3.54個和2.81個百分點。

        其中,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中國依舊位列行業前三,吉利和廣汽埃安取代蔚來、小鵬排名分列第四名和第五名,哪吒超越“蔚小理”進入行業前十。

        作為制造業的典范,汽車整車制造遵循規模效應,傳統規模效應的增益貫穿發展始終,企業生產成本會隨著規模擴張和生產效率的提升不斷下降,尤其是在產能擴張初期(50萬輛-100萬輛),將幫助車企直接從虧損的泥潭中脫困。

        申萬宏源在研究報告中指出,車輛生產規模增加將攤薄固定成本,折舊攤銷和可變成本的下降能夠實現規模效應最大化,是公司單車毛利實現躍升的關鍵。

        以特斯拉弗里蒙特工廠Model 3爬坡過程為例,特斯拉毛利在生產規模擴大后體現出更好的規模效應。

        根據申萬宏觀研究報告,2017年三季度,特斯拉Model 3開始交付,受初期生產效率和電池產能制約影響,Model 3爬坡進程不及預期。截至2017年四季度末,特斯拉汽車業務整體毛利率僅為13.8%,Model 3產線整體處于虧損狀態。

        2018年三季度,Model 3生產效率開始明顯提升,周產量爬升至5000輛,在量產規模擴大背景下,特斯拉單車折舊/攤銷成本由2017年四季度的1.56萬美元下降至2018年的6002美元,公司單車工人成本由2018年一季度的4.36萬美元降至1.79萬美元,汽車業務毛利率(Non GAAP)回升至25.5%。而在上海工廠投產后,規模效應更是幫助特斯拉進入全新的盈利高增時代。同時,產品銷量的高增顯著攤薄了特斯拉單位產品的銷售和管理費用,使公司費用率持續降低。

        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特斯拉銷售和管理費用占營收比重持續下降,由2016年一季度的27.7%下降至2022年三季度的5.1%;公司研發費用占比也由15.9%下降至3.97%。公司單車三費攤銷由2017年的3.69萬美元降低至2022年的6392美元,單車費用率由2017年的31.7%降至2022年的10.19%,凈利率則由-17.9%大幅提高到了13.3%,顯著改善單車利潤。

        由于產能爬坡不足,截至目前,“新勢力”們單車承擔的期間費用占比顯著高于特斯拉。

        根據財務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蔚來汽車的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下稱“銷售費用”)約為70.09億元,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22.79%,對應單車銷售費用約為8.5萬元,約占單車銷售額的22.8%;公司研發費用約為68.56億元,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22.3%,對應單車研發費用攤銷8.31萬元,占單車銷售額的22.3%。

        同期,小鵬汽車銷售費用約為49.87億元,約占當期營業收入的24.1%,對應單車銷售費用分別為5.06萬元;公司研發開支分別為39.85億元,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9.75%,對應單車攤銷4.04萬元,占單車銷售的19.74%。上述兩家公司營業總費用(不含利息開支)合計占公司營業收入的45.09%和43.85%,占單車銷售的45.1%和44.45%,超出特斯拉區間費用占比34.91個和34.26個百分點。

        2022年1-6月,理想汽車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分別為25.28億元和29.06億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13.82%和15.89%,對應單車攤銷費用4.18萬元和4.81萬元,占單車銷售額的13.8%和15.89%,營業總費用(不含利息開支)合計占公司營業收入的29.71%,占單車銷售額的29.69%,高于特斯拉19.5個百分點。

        在面對完全市場化競爭背景下,規模效益帶來的低成本競爭優勢將成為新能源車企的制勝關鍵,能夠釋放更大規模產能,實現低成本競爭的新能源車企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責任編輯:bH_05349

        關鍵詞: 營業收入 新能源車 市場占有率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

        相關新聞

        中文版A片在线观看

          <button id="crlzx"></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