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時代,我們總在探討哪個品牌的發動機、變速箱更好。來到新能源車時代,各款車型的電動機水準都一樣嗎?當然不是,本期視頻告訴你,買電動車究竟看什么!上期視頻,我們分享了長安深藍SL03的試駕感受,今天我們來聊聊給它做技術支撐的“全電數字平臺”,看看它解決了電動車哪些使用痛點。
長安汽車歷時五年,打造的全球首個全電數字平臺,純電、混電、氫電、換電全兼容,是一款兼顧未來出行前景和今日用車場景的全賽道新能源汽車平臺,為用戶帶來多元化的選擇空間。其解決的電動車使用痛點就是續航、補能以及安全三方面。跑得遠就是看續航。在相同的電池容量下,對牽引電機系統進行效率優化,是有效提升續航的方式。為了更直觀的展現,我們對長安深藍SL03 515純電版進行了續航測試。
(相關資料圖)
測試時,將駕駛模式調整至自定義,動能回收調整至最高,車內乘坐三人,滿電出發。當日北京的氣溫是-8°,模擬日常通勤路況,在全程開啟空調的情況下,經過一天的測試,電量跑到剩余10%,實測續航跑了367.1km,續航準確率約70%,平均電耗14.2kWh。而對于大多數車主來說,天氣更暖的時候預計可以達到400km以上。
通過實際續航測試可以得出結論,長安深藍SL03的確做到了高效率,低能耗。原因之一是其搭載的長安新一代超級電驅,最高效率可達95%,意味著僅有5%的損耗。這是什么樣的概念?燃油機的熱效率一般只有30%幾、40%幾。那么,超集電驅是如何實現高效率的呢?
長安新一代超集電驅系統擁有諸多創新技術。接下來,進入硬核技術解析環節。
第一,電機采用8層扁線繞組技術,提升電機槽滿率,電阻和銅損耗對應降低約25%,系統效率提升0.9%。
第二,采用轉子雙V拓撲構型,相對普通構型轉子,可以降低電機電流,進而電機銅損耗降低10%,系統效率提升0.4%。
第三,通過三相超導低阻銅排替代分體式的長線束,降低線束損耗,系統效率提升0.1%。
第四,是自適應控制算法,針對電驅常用工況點,采用自適應的控制頻率、多種調制方式,系統效率提升1.2%。
第五,是低阻力拓撲結構優化,使用低粘滯潤滑油,系統效率提升1.3%。
相比于長安汽車在2018年量產的三合一電驅動系統,超集電驅體積減少5%、重量降低10%、功率密度提升37%、噪聲降低15%、效率提升5%。對于實際駕駛帶來的好處是提高效率、降低電耗、提升續航表現。以上是從電機自身角度的優化,想要做到長續航,還需要考慮一點,環境因素。比如在冬季、低溫工況下工作表現怎么樣?不用擔心,長安汽車的工程師替你想好了。
搭載的全球首創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擁有隨機變頻IGBT開閉控制、高頻脈沖與NVH平衡控制、電芯安全及壽命控制、動力系統耐久性測試等50余項專利技術,可以實現超低溫度下的極速加熱。在-30°的環境下,電池加熱速度可達4°/分鐘,低溫動力性提升50%,低溫充電時間縮短15%。同時借助電驅余熱回收技術,有效提升冬季低溫續航里程40-70km,全面改善電動車冬季續航差的痛點。
除了效率之外,電動車我們最關心的是安全性。在電池安全層面,為用戶保駕護航的是iBC數字電池管家,這里可以分為“數字預控管理”和“數字溫控管理”兩方面。數字預控管理,首先是來自電芯的優選,電芯選自寧德時代和中創新航,有48道工序1196項標準嚴控。此外,車+云端全天候雙重監控,預警準確率達99%。數字溫控管理層面有諸多技術保障:
第一,采用航天級全電池隔熱技術,可隔絕1200℃以上的高溫。
第二,醇冷高效散熱技術,可達100kJ/min的散熱能力。
第三,瞬態泄壓技術,泄壓能力:最大 8000L/min。
第四,超壓密封控制,全球首發輥(gun三聲)壓箱體,可防1000kpa熱沖擊。
第五,全域防短路技術,10毫秒瞬時斷電保護,絕緣防護材料耐2萬伏高壓。
第六,定向感壓排溫,定向后部排溫,隔離分區的專用排溫通道設計。
第七,全時感溫報警,全時感知,微秒級自動喚醒。通過以上技術,避免電池整包熱失控,保障電池的安全性。
長安汽車通過行業領先的技術科技,重新定義了新能源汽車核心三電技術的風向與標準,奠定了技術深藍的品牌標簽。下期視頻,我們將為大家解讀深藍全電數字平臺-高智能篇,看長安深藍SL03在智能駕駛方面有怎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