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電動化拐點,盡管一眾車企早已在是否“All in”的問題上做出抉擇,但將豐田汽車帶向神壇的豐田章男卻多次化身“搖擺人”,屢次三番向電動汽車開炮。
【資料圖】
這不,距離豐田章男為15款全新純電產品站臺剛剛過去1年時間,這位老牌車企掌門人又向汽車行業提出了“靈魂拷問”。
據外媒《華爾街日報》報道,日前,豐田章男在訪問泰國期間接受采訪時稱:“涉足汽車行業的人基本上是沉默的大多數,這些沉默的大多數在想,孤注一擲地追求電動汽車真的可以么?但他們又覺得這是大勢所趨,所以不能大聲喊出來”。
其實,細心留意豐田章男此番表態的地點——“泰國”,并結合此前的“開炮”言論,會發現他并非是外界所稱的“口嗨家”,而是隱藏著一種更為復雜的焦慮情緒。
作為全球汽車市場的“新淘金圣地”,近些年受電動化浪潮的沖擊,泰國汽車產業也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而泰國政府,對于電動化轉型更是滿腔熱情,并給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2021年6月,泰國國家電子汽車政策委員會發布總體規劃,計劃以5年、10年、15年為周期,以打造完整的電動汽車產業鏈,力圖通過掌握核心技術推動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的發展。
2022年8月,為促進電動汽車推廣,助力泰國打造東南亞電動汽車生產中心,泰國政府又批準了兩項新稅收優惠政策。
首先在消費端,價格低于200萬泰銖(約40.1萬元)的純電車整車進口關稅降低40%,價格在200萬-700萬泰銖(約40.1萬-140.3萬元)間的電動車,進口關稅降低20%(2022年至2023年);此外,泰國政府還提供了購車補貼,符合條件的電動車每輛車可給予7萬~15萬泰銖(1.4萬-3萬元)的補貼。
其次在生產端,生產純電動車且投資額不低于50億泰銖(約10億元)的企業,泰國政府將給予其享有100%外資控股、可獲得永久所有權地契、免征最高8年的企業所得稅等優惠。
正得益于大力度的政策扶持吸引,目前包括中國、德國、日本等多國車企正“快馬加鞭”而來。
而從泰國汽車市場銷量看,2021年銷量TOP5均為日本車企。其中,豐田以23.9萬輛的銷量高居榜首,領先第二位鈴木7.2萬輛。
至于豐田銷量霸榜的原因,這里我們不過多說,但可以肯定的是,作為泰國汽車市場的“領頭羊”,無論是出于鞏固自身市場位置的目的,還是迎合泰國電動化轉型趨勢,豐田都不愿甘于人后。
但現實卻是,目前泰國銷售的電動汽車主要來自中國車企。
據統計,2021年,中國品牌電動車在泰國市場份額過半,達到58%,預計今年份額將達到80%,歐洲品牌份額預計為14%,而日系品牌僅有5%……
要知道,今年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企銷量榜TOP10中,除特斯拉外均為中國車企。顯然,面對中國車企的集體攻勢,以豐田為首的日系品牌,正在泰國遭遇和中國電動市場類似的尷尬局面。
簡單總結就是,豐田在泰的電動化進展依舊十分緩慢。
而據泰國工業聯合會預測,2022年電動汽車銷量將會超過1萬輛,增長4倍。顯然,較快的市場增速,與豐田拖沓的電動轉型節奏并不同頻。
目前,豐田汽車在泰國擁有網關、三隆、班波三家工廠,總產能為76萬輛,擁有員工1.4萬人。如果豐田在泰全加速電動化轉型,勢必會影響傳統汽車業務,甚至會讓數萬工作崗位面臨風險。
此背景下,就不難理解開篇為什么豐田章男會提到的“沉默的大多數”,及對電動化轉型的質疑了。
這樣的語境,也很容易讓人聯想到2021年9月,豐田章男對日本政府的電動化策略的不滿言論。
彼時,豐田章男就指出,日本政府將電動化進程截至點定于2035年,過分急切,并沒有考慮到純電車真實二氧化碳排放量、對用電荒的影響,及在此期間內對消費者權益的損害,尤其對傳統汽車行業的沖擊。
并且,他還表示道:“如果日本雄心勃勃地推動碳中和,到2030年,純電動汽車可能會讓日本失去550萬個工作崗位,及800萬臺傳統汽車的產能?!?/p>
“操之過急”、“沖擊傳統汽車”、“失去崗位”……
似乎在豐田章男的眼里,按照豐田的節奏,按部就班推進電動化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顯然,豐田章男在泰國的講話,是具有隱含意義的。這所反映的,是他在整個行業快速轉型的背景下,對豐田差異電動化路線的焦慮和不安。
畢竟,過往燃油時代,豐田產品能一掃全球市場的關鍵,在于其將龐大的、領先的技術儲備轉化為了產品優勢。豐田可以倚仗高大的專利墻,筑起品牌的市場籬笆,以讓競爭者們無法逾越,躺吃市場紅利。
這是豐田章男多次反對電動化,批評轉型操之過急的核心原由。
另一方面,在電動化時代,豐田一直堅持多種技術路線并行。如油電混動、插電式混動及氫能源電池汽車等。與燃油時代類似,在上述技術路線,豐田同樣擁有數量龐大的專利,足以依靠于此“獨步江湖”。
只是,在BEV時代大趨勢下,全盤電動化意味著豐田需要丟掉這些技術儲備,從頭再來,這不亞于讓豐田章男,再造出一個豐田,將嚴重影響自身利益。
但無論如何,如“沉默的大多數”一樣,面對電動化大趨勢,包括豐田章男在內的傳統車企掌門人,固然有猶豫,有糾結,甚至“不能大聲說出來”,但誰都不想輸在時代的起跑線,只能在自我焦慮中,隨大流向前走。
縱然豐田章男“耿直”開炮,有利益牽絆的緣故,但現實行動已經更多表明,他并不想讓豐田成為車圈“諾基亞”,等到日落黃昏,等到被時代拋棄時,再不甘喊出那句“我們并沒有做錯什么,但不知道為什么我們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