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crlzx"></button>
      1. 財經 房產 娛樂 地方 美食
        首頁 » 汽車

        科技真的要改變出行了 簡要回顧CES 2023那些具備典型代表性的汽車相關技術

        2023-01-17 08:44:07 搜狐科技
        A+ A-

        出品 | 搜狐汽車·搜狐新車


        (資料圖片)

        作者 | 石嵩

        編輯 | 馬良

        近日,被業內公認為全球規模最大、水平最高且影響力最為廣泛的國際消費電子展(CES 2023),于美國拉斯維加斯閉幕。作為進入2023年之后全球首場重要的大型展會,本屆CES期間有來自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200家科技企業參與其中,展出的內容覆蓋了智能終端、新型顯示、汽車、半導體、人工智能、元宇宙、虛擬現實等等一系列的前沿科技與產品。那么,都有哪些高新技術是和汽車息息相關的呢?今天咱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 飛行汽車——Aska A5(eVTOL)

        身為一名航空迷,我會不由自主地首先將注意力集中到“飛行汽車”領域里。本屆CES期間,Aska A5(eVTOL)飛行汽車正式完成了首發亮相。Aska A5是一款eVTOL(an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vehicle)垂直起降飛行汽車,采用增程式驅動,可在空中飛行402km,預計將在2026年量產。目前這款飛行汽車已在海外開啟預售,訂金5000美元,預計正式售價將達到78.9萬美元(約合人民幣543.4萬元)。

        Aska A5的座艙內高科技感十足,多塊屏幕可實現分屏顯示,并支持實景導航。有趣的是,方向盤的造型與飛機上采用的轉向盤式操縱桿非常相似,上方還采用了開放式的設計。

        動力方面,Aska A5采用增程式驅動。陸地行駛時,它可將動力傳遞至4個車輪,最高行駛速度可達113km/h(70mph)。飛行階段,Aska A5將由電力驅動6個螺旋槳升空,到達一定高度后,兩側的機翼便可轉換角度以進行飛行,官方公布的空中飛行距離為402公里(250英里)。值得一提的是,Aska A5還配備了整機降落傘,一旦在空中遭遇機械故障,它可打開整機降落傘以確保安全著陸。

        ※ 全彩E Ink技術——隨時改變車身外觀顏色

        本屆CES期間,寶馬首發了i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Dee),即BMW i Vision Dee。其英文名稱的全稱為Digital Emotional Experience,即數字化情感體驗,用以展示其對未來車內和車外數字體驗的愿景。

        寶馬i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的車身表面全球首次應用了全彩E Ink技術。在此之前,寶馬曾在iX Flow上打造出黑白交替的車身設計;如今隨著該技術的進一步升級,寶馬i數字情感交互概念車上已經采用了完全可變、可單獨配置的彩色外觀。整個車身覆蓋有電子紙薄膜,通過不同的電脈沖,最多可以讓車身呈現出32種不同的顏色。

        ※ 智能座艙

        (1)BMW OS 9系統

        雖然目前寶馬iDrive 8系統應用的時間并不算長,但在本屆CES期間,寶馬還是公布了全新的BMW OS 9,這是一款基于Android平臺運行的最新車機系統,不但支持3D導航、擁有靈活的觸摸布局,而且在將來正式啟用后還將會有全新的名稱。

        有消息稱,BMW OS 9車機系統將很快投入使用,可能即將用在今年將要上市的全新寶馬X1上面。此外,全新寶馬2系Active Tourer也將使用BMW OS 9車機系統。包括未來的MINI車型也將會搭載該車機系統,只不過可能會采用不同的視覺UI以和寶馬品牌的車型區分開來。

        (2)豐田紡織MX221/MOOX概念座艙

        為展示對未來無人駕駛內飾空間的設想,豐田紡織在本屆CES期間帶來了MX221/MOOX概念座艙。首先,“MX221”共享乘車空間概念,是基于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城市共享移動內飾空間?;凇癉iversatility”概念,可響應多樣化移動需求,并根據使用場景改變空間布局和內部裝飾。由于搭載了六大先進系統,能夠根據乘客情況和需求來優化并控制車內的環境,為包括輪椅用戶在內的各類人群提供舒適的移動體驗。

        相比之下,“MOOX”服務空間概念,則是基于L5級自動駕駛時代各種服務需求的內飾空間概念。搭載有量身定制的空間系統,例如通過座椅推算疲勞和壓力度,并通過搭載五感刺激設備,創建有助于乘客放松和恢復活力的健康空間。

        (3)克萊斯勒智能概念座艙

        本屆CES期間,克萊斯勒也帶來了其推出的智能概念座艙。該智能座艙為雙座布局,內部設計有兩個中控屏,采用不規則的造型,尺寸為37.2英寸。

        據悉,該智能概念座艙集成有三項基于STLA純電平臺的人工智能技術,分別為STLA Smart Cockpit、STLA Brain、STLA AutoDrive。其中,STLA Smart Cockpit和STLA Brain主要用于支持前排的37.2英寸大屏所包含的各項功能;并附帶個人助理軟件,支持行程規劃、泊車與充電建議、智能設備(包括家居)連接,以及一部分自動駕駛輔助功能。STLA AutoDrive,則是一套L3級別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具備OTA升級能力。

        依據克萊斯勒的產品規劃,旗下第一款純電車型預計將在2025年面世,到2028年左右將有三款新車在北美地區上市。屆時,這些新車或將有機會采用到這套智能概念座艙中展示的部分技術理念。

        (4)smart與億咖通科技聯手打造的AMD-智能座艙車載計算平臺

        本屆CES期間,smart攜手億咖通科技并由AMD技術賦能,打造出了一款高性能沉浸式智能座艙旗艦車載計算平臺。據悉,這款智能座艙車載計算平臺將搭載在smart品牌于2024年計劃推出的純電量產車型上面。

        依據官方提供的資料,這款智能座艙將采用AMD銳龍嵌入式V2000處理器和AMD Radeon RX 6000系列GPU,可以提供領先的算力以及驚艷的游戲主機級視覺圖像渲染力。

        ※ 激光雷達

        (1)RoboSense(速騰聚創)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RS-LiDAR-E1

        本屆CES展會期間,RoboSense(速騰聚創)正式發布了首款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RS-LiDAR-E1,以及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系列。

        全固態補盲激光雷達RS-LiDAR-E1是速騰聚創首臺面向全球公眾展出的全固態激光雷達,擁有120°×90°的超廣FOV,支持超過25Hz的超高刷新幀率,最遠測距可達100米,將于2023年下半年實現量產。而第二代智能固態激光雷達RS-LiDAR-M系列,則是目前業內唯一可實現連續迭代的激光雷達產品。

        除此之外,RoboSense(速騰聚創)還展示了專門為L4商業化運營而打造的新一代128線激光雷達RS-Ruby Plus、新一代定制化多線激光雷達RS-Helios、高精度近場補盲激光雷達RS-Bpearl,以及高標準真值數據和評測系統RS-Reference。

        (2)大陸HRL131高性能激光雷達

        大陸集團在本屆CES上展示了旗下推出的HRL131高性能激光雷達。據悉,HRL131高性能激光雷達是大陸集團和AEye合作開發的,是汽車行業首款軟件定義的遠程激光雷達。這款雷達可在300米以上的距離探測到車輛,并在200米以上的距離探測到行人。令人欣慰的是,這款高性能激光雷達的生產樣品測試及驗證將在今年內進行,而首次量產計劃則會在2024年底。

        (3)法雷奧SCALA 3 LiDAR

        法雷奧在本屆CES期間發布了旗下第三代激光雷達“SCALA 3 LiDAR”。據悉,該產品能夠實現車輛視覺自動化,這一傳感系統的關鍵組件已經升級到了全新的版本,使得車輛能夠獲得L3級有條件自動駕駛認證。

        借助于激光束,法雷奧SCALA 3 LiDAR可探測到150米以外其他技術及人眼無法識別的物體;并且,在沒有燈光的情況下,能夠在黑色瀝青路面上識別出攝像頭、雷達和駕駛員都無法探測到的物體。另據了解,這項技術實際上已經于2021年11月推出,并且已被Stellantis所采用,將從2024年開始裝配在旗下品牌的多個車型上面。

        (4)Luminar激光雷達傳感器

        本屆CES展會上,自主車輛傳感器和軟件公司Luminar帶來了量產版的激光雷達產品。據了解,Luminar推出的激光雷達可探測并鑒別600米內的物體,并能夠在250米以內識別橫穿道路的人或動物;即便是對于小型物體,它的最大探測距離也可達到120米。

        值得一提的是,Luminar在三年前已和沃爾沃簽署了業內首個自動駕駛汽車生產協議,不久前還和戴姆勒卡車以及英特爾的Mobileye達成合作協議;并且,Luminar還獲得了戴姆勒卡車和沃爾沃的投資,用于商用卡車自動化駕駛的研究。

        ※ 說在最后:

        雖然本屆CES展會上展出的內容紛繁復雜、不計其數,但經過梳理之后不難發現,在與汽車息息相關的高新技術方面,激光雷達以及智能座艙正在成為行業內已經達成共識的重要發展方向,同時也是頗具代表性的高新技術典型。特別是基于這兩方面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迭代,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不遠的時間里,更加高階的自動化駕駛,以及更具人性化關懷的人車交互將會成為現實,并應用到我們真正能夠買到、用到的量產化汽車產品上面。

        另外,飛行汽車的概念也處在逐漸具象化、成熟化的過程中。雖然目前仍然面臨著不少實際領域中的應用困難,但就像一百多年前人類剛剛發明飛機一樣,誰又敢肯定在未來的時代里,汽車和飛機之間的界限將有可能越來越模糊了呢?

        責任編輯:bH_0216

        關鍵詞: 激光雷達 飛行汽車 空間概念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

        相關新聞

        中文版A片在线观看

          <button id="crlzx"></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