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重塑組織架構,人大代表“我也來”
瓦池河社區是斗湖堤鎮第二大社區,所轄面積約1.2平方公里。轄區常住人口5299戶,12342人,轄區有9個商住小區,5個單位小區,1個保障型小區,1個三無小區。按照縣委和鎮委關于共同締造的統一部署,瓦池河社區在黨委領導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將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與自治小組相融合,成立了13個網格黨支部,105個自治單元,67個黨小組,68個自治小組。人大代表要引導居民參與自治,成為組織細胞的成員是一個最直接的手段,在推選居民自治小組和黨小組成員時,有2名人大代表分別通過自薦和群眾推薦成為了2個居民自治小組的成員,4名人大代表成為了4個黨小組的成員。
02
廣泛收集民意,人大代表“我在聽”
10月4日,第八代表小組開展了第三次代表行動,主題就是收集民意助推共同締造。代表們分成了3個小組,分別走訪了民樂民強、楚韻天下、恒盛世家等有代表性的小區的居民,了解了居民的訴求和現在面臨的問題,并進行了梳理歸納,最終形成居民意見7條。
03
為民解決實事,人大代表“我在做”
1、共同關愛弱勢群體,締造美好便捷生活民樂民強位于金紅四巷16號,建成于2012年9月,是一個集公租房、還建房、經濟適用房為一體的綜合保障性住房小區,共有784戶,其中低保戶70戶,保障對象120人,殘疾人家庭30戶,關愛對象2戶。小區內有5棟公租房,住戶都是老弱病殘的弱勢群體,方便出行成了居民“急難愁盼”的大事,加裝電梯成為小區居民特別是老年人迫切想要解決的難點問題。今年4月,第八代表小組在走訪時了解到了這個情況,對4、5、6、11、12棟公租房495戶開展了意愿調查,針對安裝意愿、出行安全等相關問題進行了全面的了解。意見收集后立即向有關部門匯報反映,為保障性住房小區加裝電梯項目四處奔走,積極爭取。終于,今年7月,小區的電梯正式開始施工。14部電梯加裝項目開工后,人大代表又接到居民關于對項目安全及收費問題提出的疑問。隨即組織召開專題會議,邀請施工方代表、住建局領導就加裝電梯項目中的安全問題及收費問題為居民代表答疑解惑,讓居民們清楚了解項目的進度、安全措施和收費方案。目前,此項目已安裝完成7部電梯,年底可投入使用,全面完成后可以讓495戶,586人的出行變得更為便捷。
2、共同締造齊發力,隱患消除民歡喜“昨晚下雨,我騎著電動車在大門口被車撞倒了,腿都摔腫了……”、“我的車在大門口為了避讓行人,剮了好大一塊……”,9月接待日,人大代表們接待了好幾位鑫泰國際小區居民的來訪,反映鑫泰國際與梅園大道交接的汽車出口處,小區進口與綠化帶間隔區不匹配,綠化帶遮擋了小區部分入口,影響了進入小區駕駛員的視線,帶來了出行不便,特別是在雨天和夜間車輛進出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自小區居民入住以來,曾多次在出入口發生車輛碰撞和人車碰撞事故。代表們了解到相關的情況后非常重視,迅速到各部門去咨詢解決辦法。因為梅園大道是先期整體規劃的道路,綠化帶里還有樹木和路燈,涉及到多個部門情況比較復雜。代表們經過多次的奔走,聯系了社區、城市運營中心、規劃局、住建局等多家單位,終于將市政建設、移栽樹木的申請辦理下來。市政建設、移栽樹木申請獲得批準后,實際項目施工需要的費用從何而來?人大代表們聯合小區黨小組、自治小組力量,邀請居民入局,請居民參與,建立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的協商制度,召集居民開會共同商議費用問題,最終決定由居民的公共收益中列支,真正實現了居民的事情自己做主,小區的事情共同做主。10月初,綠化帶改造工程完工,延伸過長部分已減去3米,消除了視線肓區和居民出行的安全隱患。人大代表們行動迅速、工作扎實的工作作風,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認可。居民們紛紛欣喜地說:“共同締造,平安幸福!感謝人大代表和社區為我們做了件大好事,讓我們住在鑫泰國際小區有了更強的安全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