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中國傳統節日,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冥陰節”,民眾稱為鬼頭日,是我國傳統的祭祀節日,相傳起源于周代。寒衣節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會在這一天祭掃,紀念仙逝親人,謂之送寒衣。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為弘揚傳統文化、培育文明新風,營造“文明祭祀,嚴防森林火災”的良好氛圍,確保寒衣節祭掃文明、低碳、安全、有序。特向廣大村(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防疫為重,平安祭祀。
號召廣大村(居)民在“寒衣節”期間,進一步增強安全防范意識,理解、支持和遵守有關規定,非必要不出行。出行自覺佩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做好體溫檢測和健康碼、行程碼查驗。不組織、不參加聚集性祭祀活動。
二、遵守公德,低碳祭祀。
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增強環保意識,遵守社會公德,落實有關防火規定,不在山頭、林地、草場、公墓內等公共場所焚香燒紙、拋撒冥幣、燃放煙花爆竹,嚴防火災發生,減少環境污染。切實樹立安全防范意識,自覺遵守森林高火險期有關規定,不攜帶火種和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林區,不在林區吸煙、燒烤、野炊,不私自進行燒荒等農事活動。
三、移風易俗,文明祭祀。
祭奠逝者重于心而輕于形,建議采取敬獻鮮花、家庭追思、網上祭奠等文明、簡約、安全的祭祀方式來懷念逝者、寄托哀思,自覺抵制迷信低俗、奢侈浪費等喪葬陋習。
四、以身作則,共樹新風。
廣大黨員和干部職工要在喪事簡辦、文明祭掃等方面發揮表率和示范作用,帶頭遵守疫情防控期間相關規定,文明、生態、平安祭掃,以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身邊的群眾,積極做文明風尚的倡導者、疫情防控的引領者。
廣大村(居)民朋友們,文明祭祀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是我們的共同愿望。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爭做傳統文化的傳承者、中華美德的踐行者,爭做告別陋習的先行者、文明祭祀的帶頭人!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