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啟東市合作鎮,85歲高齡的徐獻高因持續20多年樂施好善而被同齡老年鄉親譽為“活菩薩”,并因此成為譽滿鄉間的愛心傳奇人物。
從1997年到2022年,他總計為家鄉公益事業和敬老慈善事業捐出了總計300多萬元的愛心善款,雖大多體現于本鄉本土,但所演繹的愛心故事,卻照樣美名遠揚。
徐獻高因之先后獲授“啟東市慈善突出貢獻獎”“南通市最美退役軍人”等稱號,他的家庭則榮獲“江蘇省最美家庭”“全國五好文明家庭”等殊榮。
一路奮斗顯本色
20多年不間斷奉獻于社會公益,源于徐獻高年輕時獻身于國防事業所鑄就的堅韌品性,也離不開退役回鄉后拼搏于工業項目的軍人本色。
1965年,就職于“上海一建”的徐獻高,因單位成建制轉隸工程兵部隊而光榮參軍。一晃16年,他遠離故土,刻苦鉆研,奉獻國防,多次立功受獎。
1981年,徐獻高轉業回鄉,受命擔任啟東縣安裝公司駐貴州片區負責人。企業剛剛起步,他以一個轉業軍人獨有的銳氣開拓市場、打造品牌、關愛職工,企業效益不斷攀升。
企業日漸興旺,徐獻高到齡退休。恰逢黨的好政策,不甘寂寞的他看好國內石油儲罐生產領域剛剛起步商機,帶領兩個兒子創建石化公司,進而以滴滴汗水使之崛起于國內市場。也就從那時起,富而思鄉的徐獻高,扯起了愛心善舉的旗幟直至今天。
建設家鄉盡全力
1997年,農村開始大興“公路革命”,徐獻高老家所在的原新中村(現豎海村)地理位置偏僻又無集體積累,彼時尚靠銀行貸款擴大再生產的徐獻高二話沒說,一下子捐出5萬元筑路款交到村里。
走上小康路,鄉親齊夸贊!家鄉新變化,使徐獻高感受到了莫大的自豪和擔當。從此,每當過完春節再出門,他總會跟村干部響亮留話,“村里辦實事,我要出大力!”
將家鄉公益事業建設的責任扛在肩頭,徐獻高說到做到。多年來,看他家鄉氣派的黨群服務中心、四通八達的水泥大道、綠樹掩映的集體公墓、寬敞明亮的老年活動室,還有夜夜明亮的盞盞路燈,無不有徐獻高及其家人作出的點點貢獻。一晃20多年,徐獻高率全家為之總計捐資已超300萬元。一個人、一個家庭,如此長時間持續支持家鄉事業建設,這在啟東全市農村,實屬少見。
情暖鄉鄰夕陽紅
在老家所在村,徐獻高無疑就是全村近百個80歲以上老年人心目中的“活菩薩”。
2003年初,事業有成的徐獻高看到周邊還有不少老年鄉親仍甚為清貧,便萌生了給他們送一份特別年貨的想法,得到家人一致響應。
也就在當年春節前夕,徐獻高夫妻及其兩個兒子全家總動員,按每人300元左右標準,給全村所有80歲以上老人包上一只紅包,再送上“一刀肉、一條魚、一袋米、一包干果”。此后,這一傳統被徐家年年傳承,再未間斷。
恩澤鄉親,點點滴滴全是愛。就業致富,徐家父子20多年來,每年召集本村200多個勞力入企工作,2021年支付工資高達1800多萬元之巨;最見不得鄉親愁與苦,最近十幾年里,全村先后有三四十個貧困農戶得到過徐家雪中送炭般的資助與幫扶。
不忘本源,奉獻社會。在徐獻高及其妻子的垂范下,他的兒女及孫輩們圍攏于身邊,共同熱心參與慈善愛心事業,且不斷地擴展善舉內涵。創建助學基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資助貧困孩子、開展結對扶貧、加入鄉村振興……慈善公益路上,徐獻高及其家人顯現愈加高大形象。(姜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