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尋甸金源:荒灘變糧田 萬畝稻田插秧忙(孫燕 攝)
云南尋甸金源:荒灘變糧田 萬畝稻田插秧忙(孫燕 攝)
云南尋甸金源:荒灘變糧田 萬畝稻田插秧忙(孫燕 攝)
云南尋甸金源:荒灘變糧田 萬畝稻田插秧忙(孫燕 攝)
谷雨時節,淅淅瀝瀝的小雨滋養著云南尋甸金源鄉的萬畝糧田,田野里生機盎然,一片繁忙的景象,農戶們正搶抓好時節,打田、拔苗、拉線、插秧,將一簇簇綠油油的秧苗插入水田,播種下今年的新希望。
不遠處,機械化插秧機發出噠噠噠的響聲,在秧田里來回穿梭,似乎在和農戶比賽插秧,看誰更快。今年,為減少種糧成本,提高農民種糧收益,鼓勵農民多種糧,種好糧,金源鄉采取機械化育秧、插秧試驗示范,全面提高種糧機械化水平,20畝的試驗田一個半小時就全部完成,比人工插秧速度快了幾十倍。
農戶李坡坡剛剛學會插秧機的使用,“太方便了,又輕巧又好操作,效率還很高,我們家10畝田我一個人不到1小時就完成了,省了40個工呢”。李坡坡告訴記者。
此外,為保障金源鄉1.07萬畝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持續增產增收,各級農業部門及金源鄉千方百計實施穩糧政策,通過實施“水稻綠色高質高效創建項目”,打造百畝核心區600畝,千畝展示片1100畝,萬畝示范區9000畝。免費發放優質水稻種子1200公斤,復合肥10噸,并不斷加大新、優質水稻品種試驗、示范和推廣力度,引進滇禾優801、滇禾優61、秈稻22xD1、秈稻22xD2、秈稻22xD3、 秈稻22xD4、昆粳15號、昆粳17號、昆粳11號(紫米)等9個新品種(系)進行試驗示范。推廣種植多年生稻(PR23、PR25)30畝。還計劃發展稻田養魚1000畝,發放魚苗20噸。引進云南山水金源生物苗種有限公司進行稻蝦養殖120畝試驗示范,讓老百姓的金扁擔一頭挑著糧袋子一頭挑著錢袋子。
看著眼前的美麗畫卷,誰能想到20年前,千畝糧田曾是泥石流摧殘后的荒灘。金源鄉地處小江斷裂帶,地勢高低懸殊較大,一般山體坡度在30度以上,最高海拔3294.8米,最低海拔1445米,最大高差大1849.8米,加之境內山體破碎,溝、谷、河縱橫交錯,地質災害頻發。和糧田交界的山體上還能清晰看到深深的泥石流溝壑,那是泥石流災難留下的傷疤。如今,山坡上、山腳下密密麻麻的防沙林將溝壑從中間攔截,筑起了一道道生命的防線,那是尋甸縣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幾代金源鄉人民向泥石流宣戰的成果。通過泥石流溝治理、退耕還林、生態林建設及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的實施,實現了由過去“山頭退帽子、山腰拉肚子,山腳蓋被子”到“山頭戴帽子、山腰穿褲子,山腳栽谷子”的完美蛻變。(中國日報云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