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建設的推進,菏澤市鄄城縣陳王辦事處轄區居民小區大幅增加,村改居、村民向居民,基層矛盾類型也隨之發生轉變,群眾反映物業管理、生活服務方面的問題增多,為此,陳王辦事處積極探索,建立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構建五級組織架構、創新矛盾排查機制、推進部門工作聯動、吸納社會品牌調解、強化法規政策宣傳五項工作同步進行的“五步調解法”,將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基層社會治理效能,推動黨群同心同向同力,共建共享和諧家園。
構建五級組織架構,建強社會治理力量
著力加強社會治理隊伍建設。為了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陳王街道頂格推進小區黨支部和業委會的成立工作,實現全覆蓋,同時推選527名樓棟長,匯總小區黨員1300名,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黨組織架構,激活服務群眾“神經末梢”,讓居民遇事有了主心骨。
【資料圖】
推動矛調隊伍責任機制落實。陳王街道每名黨政班子成員聯系1個社區,社區書記聯系小區黨支部,每個黨支部搭配5-10名社區民警、網格員、志愿者,積極吸納熱心群眾,組成條快結合、上下聯動、協調共治的基層社會治理隊伍,負責小區矛盾糾紛化解工作,將矛盾吸附在當地,做到小事不出小區、大事不出社區。
摸排走訪查隱患,矛盾化解在一線
健全完善矛盾糾紛機制,按照“預測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化解前”的工作思路,“神經末梢”發揮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注重搜集群眾訴求,逐級上報。街道辦事處定期匯總分析,對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共性問題,協調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研究化解措施,推進矛盾成批化解;對群眾反映的個性問題,直接交由相關部門化解,并反饋辦理情況。
定期組織開展“探民情 解民意”大走訪大排查活動,對各類矛盾隱患糾紛開展全面摸排。對各類糾紛問題及群眾關心、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梳理匯總登記造冊,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同時成立31個小區排查調解專項小組,對排查問題逐一化解,著力構建問題發現在一線、事情解決在一線、矛盾化解在一線的治理新格局?;顒右詠?,共排查調處業主與物業糾紛3起、鄰里糾紛10起、婚戀家庭糾紛8起、金融借貸糾紛3起、征地拆遷糾紛4起、其它糾紛10起,調解率達到了97%。
黨建引領攻難題,部門聯動顯成效
陳王街道依托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常態化梳理歷史遺留問題、復雜矛盾、信訪案件等重點難點問題,由街道黨工委牽頭,借助司法、信訪、住建、國土、房產等部門力量,發動各部門聯動作用,共同參與重難點問題調解處理,做到簡單問題立聽立處,復雜問題集中會辦。針對街道征地矛盾,陳王街道信訪辦協調相關部門及開發商,搭建街道矛盾專項調處平臺,調處拆遷居民與開發商的矛盾,防止矛盾糾紛升級、外溢、上行,確保轄區的平安穩定。崔柳行行政村有群眾因常年不在老家居住,家中院子無房屋,在拆遷時達不到購買安置房條件,該群眾多次上訪。2022年初,街道黨工委將此信訪案件作為重點調解對象,組織各部門聯動,最終以安置房的價格在別處為群眾購置了房屋,解決了群眾的住房問題。2022年以來,街道成功解決歷史遺留問題2個、復雜矛盾問題3個、信訪案件2個,調解成功率100%。
發揮典型引領,創建調解品牌
陳王街道開展“連心橋”黨建品牌創建活動,著力以“社區+能人+品牌”方式,挖掘熱心腸、威望高、有小區調解矛盾糾紛經驗的老黨員段瑞平,成立了“段姐斷事調解工作室”。該工作室以“聽、析、斷、聯、調”五步法為準則,集中化解社區的家庭矛盾、婚姻調解等問題。截止目前,已成功調處婚姻矛盾糾紛20件,鄰里糾紛15件,調解成功率100%,極大地緩解了街道的信訪壓力。陳王街道將動員17個村(社區)認真學習借鑒段瑞平調解工作經驗,重點挖掘培養當地的特色品牌調解員,建立起以“段姐斷事調解工作室”為樣板的人民調解工作新機制,使調解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服務群眾,不斷開創陳王街道人民調解工作新局面。
強化法治宣傳,提高群眾法治意識
街道黨工委把提高基層法治建設、增強群眾法治意識作為矛盾糾紛調解的關鍵環節,針對近年來物業服務矛盾增多、群眾法律意識淡薄等問題,陳王街道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全方位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線上,利用三微一端向群眾推送《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婚姻法》等法律法規,在鄄城縣“黨群e家”信息化平臺開通矛盾糾紛調解“綠色通道”;線下,網格人員、社區工作者走進群眾,通過小區議事等方式以案說法,讓群眾了解各類案件的法律依據,引導群眾自覺遵紀守法,提升依法辦事、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識,學會通過正當途徑反映問題,理性反映訴求,維護自身合法權益。2022年以來,上門1090余戶,小區會議宣講60場次、拉宣傳橫幅300余條、發放宣傳材料2800余份、微信公眾號發布信息100余條。
古有曹植“七步成詩”化險為夷,今有陳王“五步調解”握手言和。下一步,陳王街道黨工委將持續深化“五步調解法”,奔著矛盾去,迎著困難上,頂著壓力干,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增強群眾遵紀守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