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當地時間12月14日,在德國巴伐利亞經濟大廈,“蘇州·德國開放創新合作交流會暨第十四屆德國太倉日開幕。在中德建交50周年的特殊年份,“中國德企之鄉”太倉如約到訪德國,持續拓展對德開放合作境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2008年開始,太倉每年都在德國舉辦“太倉日”活動。一年一度的中德交流盛會,成為中德雙方經貿、人文交流的一項機制、一個平臺。今年是“太倉日”繼2009年、2015年之后,第三次來到慕尼黑。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公使翟謙,巴伐利亞經濟部司長Wittmann博士,等嘉賓參加活動并致辭。慕尼黑機場集團、萊辛諾股份、羅德等50多家知名企業,米技、ROHRER、施韋格勒等50多家“隱形冠軍”企業參加本次活動。慕尼黑商學院、阿庫姆、安德里亞等高校、媒體、環保、文化交流等領域超過100多位嘉賓出席活動。太倉市委書記汪香元視頻致辭。
翟謙在致辭中表示,中國經濟將進一步企穩復蘇,對外開放將更加積極主動,中國市場將創造更廣闊的發展機遇。我們歡迎更多的全球伙伴與我們共享機遇,為世界經濟注入穩定性,貢獻新動能。我們歡迎更多的德國企業走進中國,走進太倉,續寫更多成功故事。
Dr.Wittmann在致辭中表示,巴伐利亞經濟基礎雄厚、基礎設施完備、經濟結構合理,高科技集中。巴州電子、信息、機械、汽車、宇航等領域技術享有盛名,金融、旅游、展會業發達。中國是巴伐利亞重要經貿合作伙伴,雙方在經貿,科技創新將繼續保持緊密的合作關系。
汪香元在視頻致辭中表示,當前,太倉正堅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做優產業發展生態,加快營造豐富的德式生活場景。希望進一步加強與德國方面的交流合作,努力實現更多領域、更深層次的互惠共贏,助力推動中德關系向更高水平發展。
連續十四年的“太倉日”活動,見證了太倉對德合作領域的持續拓寬。在活動現場,蘇州市商務局局長孫建江圍繞蘇州區位、產業體系、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優勢進行了推介。太倉高新區圍繞中德30年合作成果、在太德企發展、產業生態等進行了專題推介,并簽約落戶了德國著名咖啡品牌、激光發射器、大健康管理等產業項目,柏林創新中心、杜塞爾多夫創新中心、亞琛創新中心在活動上揭牌揭牌。太倉未來將充分整合德國創新資源,加強在產業、科技、文化、體育等方面的對接合作,鑄就中德合作典范。
圍繞“德國企業在太倉-經驗與歷程、走向中國?走向世界?振奮人心時代下的德國中小企業”兩個主題,在太德企、意向投資德企和政府等相關人員進行了圓桌分享。
今年是中德兩國建交50周年。50年來,中德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精神,持續推進兩國關系,譜寫了攜手同行、相互成就的篇章。其中,蘇州、太倉是中德兩國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成功典范。
自1993年第一家德企克恩里伯斯落戶太倉高新區以來,德國企業嚴謹守信、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與太倉“精致、和諧、務實、創新”的城市精神相得益彰,推動太倉成為中國德企投資最密集、發展最好的地區之一。
目前,太倉德資企業總數超過460家,集形成高端裝備制造、汽車零部件、航空航天等主導產業。2001年,太倉率先引入德國“雙元制”教育模式。目前已擁有18個“雙元制”培訓機構,構建了“中專、大專、本科”多層次的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累計培育出1萬多名管理人才和專技人才。
近30年持之以恒對德合作,太倉的堅持得到了中德兩國政府的高度認可。2008年11月,中國商務部和德國經濟部授予太倉“中德企業合作基地”,至今仍是兩國部門共同授予的唯一一個,在德國工商界有著極高的知名度。
近年來,太倉突出城市合作理念,對德合作從經濟領域逐步向文化、教育、科技、體育等方面全方位拓展。連續17年舉辦德式啤酒節、足球賽和馬拉松等交流活動。太倉注重打造德式場景,羅騰堡德式風情街、瑪麗蒂姆酒店、德國途易BLUE酒店等德國元素齊聚太倉。拜仁體驗店、1886德國汽車餐廳、貝多芬咖啡館、中德跨境電商、漫遇巴登德國輕顏館等項目也落戶太倉高新區。常年在太倉生活的德國人超1000人。德國酒店、酒吧、面包房、餐館受到太倉人的喜愛。
(中國日報江蘇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