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2日,由中國旅游研究院、中國旅游協會主辦的“2022中國旅游集團化發展論壇”如期舉行。本屆論壇以“政策促進、產業創新與旅游復蘇”為主題,共商當前旅游經濟經形勢和發展格局,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動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文旅部部長及主要領導、各大旅游集團主要負責人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
在主論壇環節,拈花灣文旅董事長、首席產品官吳國平受邀出席,就當下市場環境和企業應對之策作了經驗分享。吳國平以拈花灣文旅為例,將其總結為“三個量”的思考和實踐。
(資料圖)
(拈花灣文旅董事長、首席產品官吳國平)
從事旅游行業二十多年,在這個過程中,吳國平深刻感受到中國旅游行業、景區行業發生的變化,并不斷摸索投資以及投智的策略。他認為,變局之下,首要應對之策是“量身定做,從風景到場景”,把不同的文化、IP加以創造性轉化,打造契合市場需要的場景情景意境,以及不同的故事線情緒線游覽線,這也是文旅融合的根本。
拈花灣文旅遵循這一原則,以“創意創新創造”為特色,深度挖掘當地文化并加以創造性轉化,打造了諸多有口皆碑的文旅精品,比如靈山勝境是佛教文化、拈花灣景區的禪文化、尼山圣境的儒家文化、金陵小城的風雅文化等。
(曲阜尼山圣境)
(南京金陵小城)
近三年來,在世界變局加劇,疫情沖擊等因素影響下,中國旅游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戰。在吳國平看來,旅游業正處在從量到質轉換的轉型期,提供高品質產品是致勝關鍵,企業要著力提升項目品味和品質,從攤大餅式地擴張規模轉向量體裁衣式地提升品質。這也是文旅企業應對的第二個關鍵對策,即“量體裁衣,從規模到質量”。
基于高質量發展思考,拈花灣文旅不再只聚焦于大題材、大文化、大投入,提出了“中小微拈花灣”的發展模式,即根據市場定規模,根據地域定客群,通過對城市能級、宏觀市場、項目現狀等綜合因素進行研判后,再決定項目的體量和產品模塊。為此,拈花灣文旅專門成立產品研發部,通過專業化、體系化的操作,尋求規模與品質的均好發展。
如今,世界經濟總體上進入下行衰退期,國內經濟受世界經濟與疫情的多重影響,老百姓就業、收入受到限制,預期減少,也深深影響著旅游行業。對此,吳國平提出,在打造旅游產品時,企業要做到“量力而行,從投入到產出”。
效益關乎生存,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邏輯。吳國平強調,做項目要以運營為導向,算好投入、運維、產出的賬本,通過資源整合、精細化運營、精細化投資的開發模式,實現投入和產出的合理配比,以效益奠定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演講最后,吳國平表達了對旅游行業未來的堅定看好,他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局勢的轉變,旅游行業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從業者應保持信心但不能盲目樂觀,根據形勢變化順勢調整經營理念和投資策略,方能以變制變,穿越周期,取得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