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目前,福建泉州南安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1.39%,城鎮人均公共綠地13.68平方米,鄉村人均公園綠地5.5平方米以上,森林覆蓋率穩定在52.7%,林業產值達206.46億元,榮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中國宜居宜業典范市和最美中國旅游目的地城市等稱號。這是近年來南安市創新思路,高標準高品質對村莊進行綠化提升,讓森林走進村莊的每個角落,讓廣大群眾共享“綠色福利”,用鄉村綠化美化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所取得的成果。
南安市通過財政投入、企業幫扶、社會捐助等多形式,多渠道籌集綠化建設資金,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村莊綠化。市直機關領導干部100余人帶頭參加“3.12”義務植樹活動,建立市級義務植樹基地1個;市財政投入22.49萬元開展全市苗木贈送活動,采購營養袋大苗5200株,推動市直單位與掛鉤鄉鎮對接共建鎮級綠化基地26個。通過線上捐資助綠、線下身邊增綠等盡責形式,發動社會力量認捐認種“同心林”“巾幗林”“青年林”等綠化景觀苗約11700株,其中石井鎮累計收到集體和個人認捐款107萬元。今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村莊綠化資金3900萬元,社會各界為村莊綠化捐款捐物500萬元,全市共組織植樹造林活動27場,打造林木綠地認建認養點26個、義務植樹示范點2個,完成義務植樹92萬工日、植樹303.68萬株。
公司運作,農戶參與。南安市創新“國有企業+村集體+農戶”造林綠化大苗培育機制,借助國有和集體土地資源豐富、民間資本充裕、市場經濟活躍的特點,由國有南安市能源工貿集團分別與兩家南安花卉龍頭企業聯合組建花卉公司,加大對鎮村兩級和國有拋荒地、閑置土地的流轉和整合力度?;ɑ芄景凑諈f議約定向村委會和農戶提供苗木及技術指導,村委會和農戶依照公司規定的質量與技術標準參與生產,對道路兩側暫未綠化帶、房前屋后、村頭路旁、坑塘溝角等閑置土地進行整理,培育造林綠化大苗基地,實現責任與利益相捆綁,激發群眾參與植樹護綠的自覺性。2022年,全市建設造林綠化苗木基地300畝,培育香樟、秋楓、桃花心木等珍貴鄉土闊葉樹大苗6000多株。
整合項目,提升品質。南安市把項目建設與城鄉綠化品質提升工程有效融合,按照“路建到哪里,綠化就延伸到哪里”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綠色長廊”景觀建設,對沿海大通道、延平大道、南官公路等道路實施重點彩化,建設規模品質俱佳、季相色彩絢麗、樹木層次豐富、結構類型多樣、林冠線自然的“四化”標志性項目。同時,市財政投入2400多萬元開展安海灣(水頭片區)生態景觀建設,種植喬灌木5.5萬多株,營造3萬平方米的陽光草坪、11萬平方米的大型花海主題綠化,搭配2.8千米的園路和兩處廣場,還原自然風貌,為周邊居民及游客提供一處新的休閑觀光新場所。
健全機制,高效推進。南安市制定印發《南安市鄉村綠化美化宜居工程實施方案(2022-2024年)》,三年內計劃新建鄉村綠化項目234個。村委會通過募捐、投工投勞等形式積極發動群眾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先行開展項目建設,年終市林業局組織驗收。市政府創新補助形式,采取“以獎代補”的形式,對按時按質完成鄉村綠化項目建設的村集體,按完成情況分別獎勵3、5、8萬元不等,獎勵資金可由村委會靈活支配,用于村容村貌、生態文化等建設,2022年完成鄉村綠化項目建設78個。同時,市財政投入100萬元實施惠民綠化項目,建設鄉村“口袋”小公園綠化項目20個,并將其納入市級為民辦實事項目,建設情況作為鄉鎮(街道)季度和年終績效考評指標之一。目前,全市75%的行政村開展綠化,新增綠化面積550畝,新建省級森林村莊5個。(圖片由王志堅、戴碧鴻授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