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記者從中山大學了解到,“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已于近日通過國家航天局的驗收,評定等次為“優秀”。
“項目依據民用航天科研工程各項管理辦法開展研制工作,完成了各項研制內容。衛星在軌穩定運行13個月(超過6個月的設計壽命),圓滿完成了六項關鍵技術驗證任務,各項功能、性能技術指標達到或優于任務要求?!眹液教炀纸照匍_了項目驗收會,給予了“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高度評價。
經驗收專家組評審,“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在軌驗證的高精度慣性傳感技術、無拖曳控制技術、一體化粘接集成的空間激光干涉技術、衛星的高精度質心控制和測量技術及對核心載荷的高穩定度溫度控制技術指標均達到國內最好水平;連續可調的冷氣微推進器噪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慣性傳感核心指標較國內原有水平提高約2個量級;并獲得全球重力場數據,這是我國首次使用國產自主衛星測得這一數據,為我國后續重力衛星的數據處理奠定了基礎。
據介紹,除國家航天局外,天琴計劃項目團隊也得到了科技部、教育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廣東省和珠海市等部門的持續支持,攻克空間慣性傳感、星載激光干涉測量、超靜超穩航天器平臺等系列技術?!疤烨僖惶枴奔夹g試驗衛星項目于2018年得到國家航天局批復立項,衛星由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和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等聯合研制,于2019年12月20日成功發射入軌。
項目驗收專家組組長、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吳偉仁院士說:“天琴一號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工作,在軌完成了相關的試驗190余次,獲取了大量的有參考價值的數據,達到了原來研制的指標要求,有些還優于研制要求?!?/p>
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主任周澤兵教授說:“天琴一號在國內率先提出了空間慣性基準體系的構建方法,攻克了六項精密測量技術,不僅實現了在軌集成驗證,而且很多關鍵技術已成功應用于中國空間站等重大型號任務,推動了我國超靜超穩航天器平臺等技術的發展?!?/p>
天琴計劃是羅俊院士于2014年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計劃,其地心軌道方案為國際空間引力波探測貢獻了具有鮮明自主創新特色的“中國方案”。
天琴計劃按照“0123”技術路線圖逐步推進。目前除了作為第“1”步的“天琴一號”技術試驗衛星超出預期的完成科學任務,并首次自主測得全球重力場數據;作為第“0”步的地月激光測距項目也已經于2019年11月測到月球表面全部五個激光反射器的回波信號,由此使得中國成為全球第三個完成該試驗的國家。天琴計劃“沿途下蛋”的基礎研究創新模式,已經生成了多項用于服務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的科學技術。
目前,作為天琴計劃第“2”步的“天琴二號”技術試驗衛星項目正在順利推進,預計將于2026年初具備發射條件。(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