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凌晨1點,氣溫已降至-20℃,作業一區中15站卻燈火通明,人影綽綽。這里,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投產前的準備工作。
今年9月,中15站被確定為長慶油田重點改擴建站,需新建50萬方壓縮機、100萬方脫水撬各一臺,該站完工后,將成為靖邊氣田唯一一個具備百萬方處理能力的集氣大站。然而這個火線上馬的重點工程卻面臨著時間緊、任務重,疫情封控和物資無法到位的重重難關,氣田產能建設項目組為了搶工期、搶進度,三班倒、通宵干,在氣溫低至零下20多度的天氣里,住在自建簡易板房中晝夜鏖戰,將原本所需的2個月工期壓縮在了短短28天,如期滿足了投產條件,將接力棒順利遞交到了作業一區的干部員工手中。
【資料圖】
四個通宵熬紅的雙眼
黃土高坡的深夜,凜冽的寒風掠過大地,一彎明月掛在天邊,似乎也在躲避著無情的寒風。駐守在站上的干部員工已經連續奮戰了四天四夜,這96個小時中他們斷斷續續休息,加起來不足10個小時,疲倦的雙眼布滿血絲。
“從11號下午開始,我們就一直在跟脫水撬‘掰手腕’,一直掰到了今天?!惫P者見到魯康華時,他已經堅守崗位73天,臉上被凍出了清晰的“紅耳團”。寒風中,魯康華對筆者說:“天氣太冷了,這個百萬方日處理量的脫水撬在氣田可以借鑒的經驗不多,有很多不確定因素,我們必須保障整套裝置運行平穩后才能放心休息?!?/p>
零下十幾度的嚴寒,打濕的手套早已結冰,手腳僵直凍得不聽使喚。按照常規投產時的水聯運,如此嚴酷的條件很容易造成脫水撬凍堵,因此,他們采用了三甘醇聯運,有效防止了凍堵的發生,提高了投產效率。關閥、開閥、啟泵、測漏、記錄,忙而不亂,但口中呼出的白霧早已在眉毛上結成了霜。
集氣站寒夜漫長,凌晨6點,歷時近20個小時的值守,脫水撬運行已經趨于穩定,魯康華裹緊工衣,又開始仔細檢查著站內其它管線設備,打了個透骨奇寒的寒顫,又是一個不眠夜。
魯康華說:“不是不想家,但少一個人就少一份力,等把這個站安安全全、平平穩穩的投起來,再安安心心、高高興興的回家陪老人和孩子去?!?/p>
投產現場的“長壽面”
鄧小榮是中15站的站長,也是作業區的“老師傅”,干起活來卻是區里有名的“拼命三郎”。
和魯康華一樣,鄧小榮也泡在投產現場連續奮戰了四個晝夜,作為站長,還要帶著7名站員兼顧9座集氣站的生產維護工作。忙碌讓他忘記了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
投產間歇的休息時間,是鄧小榮和同事們抓緊補充能量的寶貴機會,他們會利用短短的十幾分鐘,小憩一會或吃點干糧?!鞍嚅L,生日快樂!”剛剛坐在椅子上準備喝口熱水,思考后續投產工作的鄧小榮被同事們的祝福聲打斷了思路。熱心的同事們用方便面、火腿腸等食材為他準備了一份特殊的“長壽面”。
在慶生儀式的歡聲笑語中,大家共同唱響生日歌,送上期盼與祝福。簡單而別樣的慶生,緩解了連續戰斗嚴肅緊張的工作氛圍。鄧小榮激動地說:“現在是最辛苦的階段,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感謝大家,讓我感受到了滿滿的兄弟情誼,要是再能吃上鄧斌師傅做的鹵肉就好了”
吃完“長壽面”,鄧小榮和同事們又融入了寂靜的寒夜中……
在中15站如火如荼投產的同時,遠在幾十公里外的作業區區部,一場特殊的告別儀式正在進行。從啥都不懂的“小年輕”,到一聽聲音就知道設備管道運行情況的“老師傅”,鄧斌已經工作了40年。
會場上氣球、水果、蛋糕擺放有致,“作業一區鄧斌同志光榮退休歡送會”的紅色標語十分醒目。
然而,這個把最美好的年華都獻給氣田的黝黑男人,在即將退休的這一刻,還惦記著一線同事們的投產情況,在與中15站視頻連線的時候他說,“你們現在什么情況?站上冷,千萬注意保暖!給小鄧說,老鄧給他鹵了肉,早點干完回來給他補過生日!”
鄧斌說,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每當到了萬家團圓的節日,自己家里總有一個人不在家?!拔业呐畠阂苍跉馓锕ぷ?,我們兩代人扎根在這里,這里的同事們早就成了我們的家人,現在要離開氣田了,真的舍不得?!笔彝饬阆露喽?,室內零上二十多度,但所有人的雙眼都掛著不舍的淚花。
為何要在深冬時節搶時間、搶進度投產?為何即使面臨退休,還惦記著前線的工作?答案是,為了擴建后能增加50萬方天然氣量,為了全廠109億方生產任務的完成,為了“多產一方氣,多暖一家人”的錚錚誓言。這背后是辛勤的付出,更是對“舍我一人寒,換得萬家暖”的無限追求。
(中國日報陜西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