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記者從武漢市第一醫院獲悉,九成醫務人員已到崗,醫院正全力疏導門診、急診和發熱門診患者,做到危重癥患者應治盡治、應收盡收。
(武漢市第一醫院急診醫護全力收治患者 通訊員代雨朦 張馨予)
(相關資料圖)
呼吸病區增至8個,整合全院ICU病床
12月26日的統計數據顯示,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由原來的2個病區增至8個,新增床位用于收治新冠肺炎重癥與危重癥患者。醫院迅速抽調重癥救治經驗豐富的骨干、各科室高年資醫生,以及支援過方倉、曾多輪參與過疫情救治的醫護人員,經過統一培訓后,分配至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各個病區,救治患者。
為全力保障重癥、危重癥患者救治,武漢市第一醫院舉全院之力,整合資源力量配置,在原來的綜合ICU的基礎上,增加急診、心血管內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等5個??艻CU,作為危重癥患者的救治。
九成醫務人員已到崗,成立院級專家組
據統計,目前武漢市第一醫院除14個專門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區,各大??撇^如神經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內分泌科、婦產科等,也在積極收治感染合并基礎疾病的患者。
該院成立了由呼吸、重癥、急診等多個專業專家組成的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及中醫專家組,每日對各新冠患者收治病區、各重癥監護單元及急診醫學科開展巡查、會診及收治協調工作,保證新冠患者得到最及時有效的治療。
(武漢市第一醫院急診醫護全力收治患者 通訊員代雨朦 張馨予)
該院醫護們也正在強化學習,提升救治效果。俯臥位通氣是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患者重要的治療措施之一,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在該院神經內科了解到,各個病區的主任、護士長已帶領病區醫生、護士學習俯臥位通氣的操作規范,對病區有俯臥位通氣實施指征的患者進行俯臥位通氣,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感染患者早日康復。
26日當天,武漢市第一醫院九成醫務人員已經到崗。一些醫護狀態還會消,身上備著藥品,返崗參與救治工作。醫護的辛勞,患者和家屬都看在眼里, 最近病房聽到最多的,就是發自肺腑的“謝謝”。
開展健康宣教:感染后可“趴著睡”
武漢市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范學朋,在新組建的呼吸三病區開展了一場健康宣教活動,教患者們如何正確“趴著睡”。
范學朋介紹,調俯臥位通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趴著睡”。改變既往仰臥位或側臥位睡眠習慣,趴在枕頭上入眠,指脈氧可得到很大改善。
為什么換一種姿勢睡覺可以產生如此神奇的效果?范學朋解釋,俯臥位通氣最初應用于重癥醫學科急性呼吸窘迫癥患者,改善通氣、血流情況,改善患者氧合狀態,糾正低氧血癥,使背側萎陷的肺泡復張,肺及氣管的分泌物在重力作用下得到引流,是一種安全、簡單、經濟、有效的治療方式。
(武漢市第一醫院呼吸三病區,護士長賀英為患者示范俯臥位通氣 通訊員代雨朦 張馨予)
國內外有多項研究也證實了俯臥位通氣在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中有著積極的意義,能夠有效降低氣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也明確提出,對具有重癥高危因素、病情進展快的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應給予俯臥位治療,每日治療時間不小于12小時。
范學朋表示,不管輕中重癥病人,均可以使用俯臥位,清醒可自理的患者根據耐受性、安全性和舒適度實施俯臥位治療,怎么舒適怎么趴。需要協助翻身的患者可在醫務人員指導下實施俯臥位訓練,期間密切觀察生命體征的變化。(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