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中國鐵建承建的國內首條非遺再造地鐵線——深圳地鐵16號線正式開通運營,標志著深圳市的地鐵線路全年新增里程達到128公里,形成了17條運營線路、559公里線網長度的網絡格局,運營總里程升至全國第四,線網密度、客流強度等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推動了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進程。
深圳地鐵16號線全長29.2公里,共設有24座車站,起于龍崗區大運站,止于坪山區田心站,穿越大運新城、龍崗中心城、坪山中心區等重要城區,串聯起深圳東進戰略的樞紐門戶區及核心引領區,連通深惠兩地,組成了深圳市“東進戰略”的骨干線路。
文化融合闡釋線路新內涵
(資料圖片)
16號線不僅完善了東部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便利市民出行,還打造了文化融合的地鐵公共空間,以人文印記彰顯城市活力。據悉,16號線大運中心站與技術大學站站廳、站臺均采用無柱拱頂設計,相較傳統站點,無柱拱頂車站設計使內部空間更加寬敞通透,客流集散更加通暢。不僅如此,16號線各站點的裝修及公共藝術設計融合了深圳精神和客家傳統文化,并以富有當代藝術美感的形式呈現了出來,建設時與龍坪兩區的重點文化機構持續互動,打造了“城市記憶博物館”,構建了具有持續生命力的車站公共藝術空間,充分展現深圳“匯聚、包容、國際化”的城市文化內涵,激活沿線的城市文化活力。
記者了解到,全線站點整體以“陽光+”為設計主題,“世居、客居、新居”三種文化特征的標準站體現“共住、共生、共榮”的美好愿景。同時還將“來了就是深圳人”的古語版“年深客地成吾地,日久他鄉變故鄉”的深圳精神融入其中,充分體現了深圳特色的“濱??图摇比宋木?。
記者在雙龍站了解到,該站以“游龍棲榕、歲月畫屏”為主題,在契合車站的名稱寓意下,采用龍圖騰的抽象圖案,在地鐵的公共中庭空間形成了熠熠生輝的層次感,極具文化深意及視覺沖擊力。本站藝術品以“祥云瑞彩、雙龍戲珠”為主題,空中的龍珠呈現色彩變化,營造出祥云流光,瑞彩呈祥的意境。
直面挑戰凝聚地鐵建設深圳經驗
城市軌道網絡的日益密織,離不開建設者的辛勤付出。16號線途經區域地質復雜,施工和遷改難度大。
該線路一半以上的工點經過巖溶區,是目前深圳地鐵線路中經過巖溶區域最長的線路?!?6號線水文地質復雜,同時溶蝕性灰巖分布廣,導致盾構掘進及車站開挖易發生坍塌、突泥涌水、地面沉陷等地質災害?!鄙钲诘罔F負責人介紹。溶洞形狀極不規則,是困擾工程建設全過程的最大難題,在深圳地鐵建設史上尚屬首次。施工團隊特地前往貴州、廣西等地的巖溶發育區學習經驗,邀請全國多位頂尖巖溶勘察專家探討方案。為了保障施工進程,做好風險管控,建設者在基坑開挖時嚴格遵循“開挖一段、封閉一段”的方案進行施工組織,多措并舉攻克了土方開挖的涌水等施工難題;并通過提前與鐵建重工聯合攻關定制專用刀具、采取措施穩定地層、安排專人巡查應急等,順利解決了巖溶強烈發育區域的盾構施工難題。
16號線不僅穿越巖溶復雜地質,還與沿線重要管線、河道、橋梁有有多處相交。建設者因時、因地制宜,在施工過程中不斷調整建設方案,持續克服多變地質以及復雜地下環境帶來的挑戰,盾構機配置相較以往也進行加強,打造并運用智慧盾構參與施工。中國鐵建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我們在盾構機的刀盤前增加了攝像頭,使用皮帶機稱重系統,可精確了解重量,避免超排?!蓖瑫r,還投入了新系統提高隧道精度及掘進進度,保證隧道成型符合無破損、無錯臺、無污染、無滲漏的高質量安全標準。此外,為了解決新和站-六和站區間周邊區域孤石發育帶來的施工難題,深圳地鐵聯合中國鐵建采用了微動探測技術探明孤石位置、埋深以及分布范圍,并進行孤石預處理,結合破巖能力更強的刀具破巖,最終成功穿越孤石段地層。
此外,16號線穿越多個居住區,大體量征地拆遷成為困擾建設者的另一大難題。以大運中心站和龍城公園站為例,兩站皆位于城市主干道上,道路兩側管線繁多,地下電力、燃氣、通信、監控、消防和給排水等100多條綜合管線交叉,盾構機需先后下穿次高壓燃氣管道、110KV電力管溝、給水管道等,稍有不慎就會對周邊居民日常生活產生影響。建設者主動融入駐地,借助深圳特有的“共建聯控”工作平臺,與業主、商戶等單位聯動,聯合成立“攻堅黨支部”,并協助電力、通信管線遷改單位進行現場施工及相關手續辦理。5年來,參建各方完成房屋拆遷48萬平方米,遷改雨水管、污水管、給水管、燃氣管等各類管線318次,完成交通導改84次。
據了解,16號線施工高峰期,同時有11000余人在現場揮灑汗水、傾心奮戰,各參建單位和全體參建人員發揚“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鐵道兵精神,提前九個月攻克了巖溶區施工風險高、征地拆遷體量大、地下管線錯綜密布等一系列影響項目建設的關鍵難題,實現車站出入口、設備調試、安防系統攝像頭全部完成,永久市政接駁基本完成的高質量開通目標,充分演繹了深圳速度和深圳標準,在攻堅克難中鐫刻出了一部動人心弦的奮斗史詩。
創新賦能打造“未來地鐵”
這條工期僅1814天的“高效型”地鐵線路,在多項建設和運營技術上實現了新突破。
16號線車輛采用了目前最高級別的GOA4全自動駕駛技術,可實現全自動運行以及故障自動恢復,給乘客帶來更安全、更平穩、更舒適的乘車體驗。在“ATS架構、“主/副控中心”、“智能運控系統”等方面更是科技感滿滿。深圳地鐵負責人指出,在優化ZC、CI邏輯之余,16號線通過集中設置控制層中心,使關鍵技術人員的配置和布點更科學,徹底解決信號設備點多線長,維修人員分散且作業低效的問題;并且16號線開創性地突破了異地雙加載等技術難點,搭建了主副“雙活控制中心”,可以自如地切換,實現了系統功能的最大化;另外16號線還推出了國內首個“以行車指揮為中心”的智能運控系統技術路線,可極大提高行調的指揮效率,降低行調人員的勞動強度。
此外,為了最大程度保障行車安全,16號線結合NOCC云平臺架構,采用多種前沿技術,為車站應急防災及反恐提供了高度數智化的應急保障系統;不僅如此,16號線的應急保障系統還引入了工業物聯網技術,未來將結合能源管理、智慧運維為設備提供全生命周期維護管理,為線路安全穩定運行再添一層保障。(中國日報深圳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