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擴大急救收治范圍、增加基層醫療機構診療能力。12月29日,大興區全面啟動轄區衛生院24小時急診工作,快速強化基層急診服務能力,對符合住院指征的患者應收盡收。
大興區人民醫院院長曹樹軍介紹,12月以來,該院急診量大幅增加,尤其是急危重癥患者驟增,作為區域醫療中心,急診科每日接診患者500余人次,最高峰日接診780人次,全院床位使用率達到96%以上,內科及重癥床位使用率一直100%。
針對當前二三級醫院急診病區人滿為患的情況,大興區衛健委在推動二三級醫院“實施分級診療”“打破學科界限”“醫護即安即返”等措施落地的基礎上,指導具備急診醫學科的基層醫療機構盡快恢復夜間急診和病房收治能力,協助二三級醫院分流就診患者,全力保障老幼病殘孕等重點群體健康安全。目前,已有亦莊、舊宮、黃村、榆垡等11家基層醫院陸續開展24小時急診服務。
如何讓大醫院釋放最大急救潛能,從“一床難求”的困境中擺脫出來,大興區根據群眾實際需求,適時調整應對策略,重點從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癥、防病亡轉變,想盡辦法讓基層醫院承擔更多診療作用,切實打通“上下轉診”渠道,有效推動醫聯體救治的一體化。對非急危重癥但有輸液、住院需求的患者,可以及時向下轉診,分擔大醫院壓力。
據悉,轄區衛生院恢復24小時急診后,方便群眾突發疾病就近就醫,輕癥、無癥狀的老年人或存在慢性病就診的群體,完全可以實現就近選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解決自身就醫需求。(中國日報北京記者站)
點擊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