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和漿—上料—急蒸—緩蒸—冷卻—粉皮脫離晾曬.....隆冬時節,陽光正好,氤氳的霧氣中,一張張粉皮中就這樣制作成功了。在湖州市長興縣太湖圖影大蕩漾村文化禮堂外,當地小有名氣的謝淦英奶奶動作嫻熟地燙著粉皮,引來眾多路過的村民駐足觀看,現場熱鬧非凡,儼然一場非遺民俗表演。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大家就知道年要近了。
池里沸水滾動,只見她左手拿著銅鏇,右手用勺子從大盆里舀入白色的地瓜淀粉糊,雙手夾著銅鏇在沸水鍋里旋轉了十幾秒,然后將銅鏇放在鍋邊的涼水缸里,一邊緩緩地轉,一邊用捻子挑起粉皮邊角,飛快地用手一揭,整張粉皮脫開銅鏇,隨即,把粉皮鋪在席子上,端出去晾曬。
“火要旺,水要熱,動作要快,這樣搖出來的粉皮才能勻稱美味,一張粉皮制作過程大概1分鐘?!焙菔虚L興縣太湖圖影碧巖村文化禮堂志愿者一邊幫忙,一邊告訴筆者。別看這小小的粉皮,除了民俗文化傳承外,手工制品在春節的市場上也深受消費者歡迎,當地曾經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一鍋,兩鏇,仨人干,年底能賺四五萬”。
同樣熱鬧的還有2公里以外的橫山橋村加工作坊,這幾日村民們都排著隊等著打年糕。這不僅是一種傳統文化,更是一種情懷,每家每戶都會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意味著年年登高的好彩頭。
年糕雖小,制作起來卻要經過淘米、磨粉、蒸粉等多道工序。雖然打年糕已經由傳統的手工改為機器,這樣工作效率更快,卻也不影響年糕的味道。一小會兒功夫,一塊塊白白胖胖、熱氣騰騰的年糕就出爐了,整個加工坊里米香四溢。忙碌中透露著的是濃濃的年味兒?!澳觋P將近,打年糕的人越來越多,最近幾天每天大概都有三四千斤的量,我們一般要加工到年前十天左右”,加工坊老板告訴筆者。
據了解,湖州市長興縣太湖圖影小沉瀆村文化禮堂、圖影村文化禮堂、橫山橋村文化禮堂還依托復興少年宮等載體,在小朋友們中開展了寫春聯、剪窗花、圓夢微心愿等形式多樣的民俗活動,寓意美滿幸福、吉祥喜慶,不僅在享受了假期樂趣、烘托節日氛圍,更展現出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圖片:顏?。?/p>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