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與重慶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獲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應用示范項目”。
【資料圖】
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供圖)
此次獲批項目為“面向精密醫療器件的微納增減材協同制造技術及應用研究”,主要針對精密醫療器件微型化、復雜化、定制化的發展趨勢,及對高精度、跨尺度、復雜三維結構的高效低成本制造技術的迫切需求,結合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飛秒激光技術和摩方精密微納3D打印技術,通過增材、減材協同制造模式,實現兩種技術的優勢互補,并最終實現以給藥微針為代表的個性化精密醫療器件的小批量制造應用示范。
摩方精密實驗室內景。(供圖)
技術優勢互補,1+1>2
微納3D打印技術,是指實現微納米量級的功能結構(或精度)的3D打印技術,其在復雜三維微納結構制造方面具有突出的潛能和優勢。
作為目前全球唯一2μm精度3D打印技術解決方案的供應商,摩方精密掌握的微納3D打印技術為復雜三維微結構精密醫療器件的制造提供了全新的途徑,有望實現高精度、跨尺度、復雜三維結構的高效低成本制造。
但是,微納3D打印技術應用于精密醫療器件制造還面兩大難題,包括殘余未固化材料堵塞,及增材制造逐層成型的構建方式對于器件特定表面粗糙度帶來影響。
據介紹,飛秒激光加工具有材料適用性廣、三維高精度等特點,是高深徑比高質量微孔/通道的理想加工工具之一,不過,國外科研團隊開發的空間整形光束技術盡管能夠實現無錐度微孔加工,但重復度較差,效率很低,國內科研團隊及企業開發的激光裝備均是通用裝備,僅適用于常規微孔加工。
為解決上述難題,摩方精密與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達成了強強聯手,后者掌握并初步實現了電子動態調控超快激光微納制造新方法,在理論建模、多尺度觀測和個性化高精密異形通道加工上具有豐富經驗。
據了解,圍繞此次獲批項目,雙方將協力開發飛秒激光高精準定向復合微細制孔技術,以實現醫療器件高效率、高質量、大幅面一致性的飛秒激光精密制孔。
同時,雙方還將共同研制跨尺度微納3D打印設備,完成光-熱雙固化體系打印采集及個性化醫療器件打印檢測與應用示范,最終形成復雜微結構的構建的增、減材協同制造成套技術,并以給藥微針為代表案例,進行復雜微結構精密醫療器件的制造應用研究,實現該類器件的高精度、高效制造,以促進微型醫療器械領域產業化發展。
協同共享,提升創新效能
“北理工重慶創新中心與摩方精密達成深度合作,推動雙方科研、人才和技術優勢互補共享,共同推進個性化精密醫療器件開發,實現了1+1>2的創新效果,已成為兩江協同創新區推進產學研深度合作、提升協同創新效能的優秀典范?!?/p>
相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持續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創新需求,充分挖掘入駐科研院所的科研稟賦和技術優勢,深入推動跨領域、跨學科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探索協同攻關、開放共享的新型運行機制,促進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等開展多場景、多形式的協同創新活動。
目前,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已建成國家電網電池儲能技術實驗室共享(重慶)實驗室、藥科大重慶研究院藥學實驗動物中心、超精密增材制造共享服務平臺等多個協同創新平臺,累計推動高??蒲性核c長安汽車、中汽研、鐵馬工業等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190余項,僅去年,就新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近100項,華東師范大學重慶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學重慶創新中心成功獲批市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明月湖產學研合作基地獲批川渝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
負責人表示,重慶兩江協同創新區將進一步做實產業創新聯合體,支持龍頭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上下游共建創新聯合體,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統籌行業上下游的創新資源,形成體系化、任務型、開放式的協同創新模式,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快探索出一條以共同利益為紐帶、以市場機制為保障,政府力量與市場力量協同發力的產業創新路徑。(中國日報重慶記者站 譚英姿)